中評社香港1月6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進行講座,鼓勵青少年要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有探索精神,並找準發展的方向。
據新華社報道,丁肇中說,青少年的成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有探索精神,而且要找準發展的方向。“物理、數學、英語或藝術,你們學習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到了一定階段要找準自己發展的方向,不能盲目的努力。”
“我絕對不是天才,我只是找準了目標,就是只做一件事情--科學,除了科學我什麼都不做”。丁肇中說,研究物理也是如此,物理的基礎研究和生活其實是息息相關的,聽起來很複雜,但基本觀念很簡單。
丁肇中向在座的青少年講述了五次實驗及其體會:第一個實驗是1965年的測量電子半徑,是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第二個實驗是1974年J粒子的發現,體會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不要因為大多數人反對而改變;第三個實驗是膠子的發現,體會是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充分的準備。(實驗原來的目標是測量電子的半徑);第四個實驗是在歐洲核子中心的L3實驗,體會是國際科學合作要選科學上最重要的題目,才能引起參加國的最大興趣並得到優先支持;第五個實驗是1994年至今的國際空間站上的AMS實驗,體會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只有第一名,就像奧運會冠軍一樣,沒人會記住誰是奧運亞軍。
丁肇中6日到訪曾經學習過的重慶嘉陵小學,當被問到與老師是否還有聯繫時,他玩笑地答道:“老師只會記得成績好的學生,我成績不好,估計很難記得我。”1937年至1945年底,丁肇中曾隨父母在重慶生活八年,並曾就讀原四川教育學院附屬嘉陵實驗小學(現磁器口小學)。儘管時間過去幾十年,丁肇中仍能說一口流利的重慶話,並毫不掩飾自己的重慶情結,在講座期間全程用重慶話講述並答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