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者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自己
關於“自拍”,各國媒體有不同的解讀。俄羅斯《莫斯科晚報》分析說,從心理學上講,自拍實際上是一種自戀,是一種獨特的自我欣賞。俄社會學家阿赫梅特加裡耶夫認為,這是人們表現自我意識的一個方式,也是試圖找到讓社會更多關注自己的途徑,“實際上這種自拍行為是一種病態”。一項針對“臉譜”18歲到25歲用戶的研究認為,經常使用社交網絡者最容易顯示為自戀和有不安全感,自戀程度高者頻繁更新自己的狀況、放自己的照片及使用引語或格言為自己“貼金”。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說,“社交媒體”讓現代人的自尊感更強,並有輕微的自戀傾向,從博客到自拍,都是展現自我的手段。輕微自戀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可以緩解生活的緊張。
自拍到底是自戀一代的特征還是人生的階段性反應?德國國際媒體研究所專家夫羅裡揚·盧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拍是社交媒體和現代技術的產物,結果孕育出“我一代”,這也是社會民主化的體現。他認為,以前自由明星和政治家可以表現自我,現在普通人也可以通過自拍受到關注。
自拍發布者的目的就是給別人看,而社交網絡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平台。美國心理學教授特溫吉認為,自戀導致社交媒體的更多使用,而社交媒體的使用又導致那些需要強化自尊的人轉向社交媒體。韓國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尚敏認為,自拍並發布照片是為了獲得他人的關注,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反映出現代人類既以自我為中心又不願與人疏遠的社會現實。
“自拍”現象在美國也非常普遍。多數美國人認為,1980年至2000年間出生的總數約8000萬的“千禧一代”與1946年至1960年間出生的“嬰兒潮一代”相比,更為自戀、懶惰、被嬌慣,甚至有妄想症狀。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發現,20歲左右的人自戀型人格障礙是65歲以上人的3倍。《時代》周刊去年5月曾刊登題為“我我我一代”的封面文章,似乎想對“千禧一代”做更客觀的評價。文章認為,新生代並非像人們說的那樣與生俱來地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自信,他們在經濟困難時期樂觀、自信、實際,能很快適應技術瞬息萬變的世界,這些不是缺點,儘管這意味著他們玩手機的時間太多。但很多“千禧一代”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有的網民表示,美國正出現“自戀危機”,每個人都更為自戀,自戀已成為通俗文化。
在北非國家摩洛哥,“自拍”文化引發過一起社會事件。去年,摩洛哥一對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在“臉譜”網站上貼出一張兩人親吻的自拍照,結果被警察以“有傷風化”抓了起來。為抗議警察局的做法,一些摩洛哥人發起“網上百萬親吻照片”抗議行動,呼籲人們拍下類似親吻的照片上傳到網上。
如果不受控制地傳播自拍照,會帶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和風險。德國教師協會近日發出警告,呼籲學校和家庭認真對待青少年自拍的問題,不要低估它給孩子們帶來的危害。德國一所大學的調查顯示,德國1/5的女孩喜歡自拍裸照。科隆媒體研究學者舒瓦特曼擔心這些圖像如果被迅速傳播,會給自拍發布者帶來麻煩。
在這個世界上,有喜歡自拍的人也有討厭自拍的人。美國密歇根州蘇必利爾湖州立大學的學生去年底投票,決定讓“自拍”一詞遠離日常生活,一些人對自拍的抵觸反映出的是對“高科技自戀傾向”和對社交網絡無孔不入的厭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1日報道說:“走開,‘自拍’!帶著你的‘電臀舞’走吧!”另一個《牛津詞典》“獲獎”詞匯——“電臀舞”被這所大學列為僅次於“自拍”的“應被廢棄的39個最煩人”詞匯。相關評論說,鑒於“自拍”一詞引發的激烈爭議,有些組織稱《牛津詞典》竟然有“勇氣”將它選為“風雲詞匯”。批評人士表示,該詞充斥著自以為是,“是一個蹩腳的詞匯”。還有人評論說:“把你的智能手機收起來吧,沒人在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