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人民日報報道,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重大裝備製造業的“大腦”——高端控制裝備幾乎完全被國外壟斷,成為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受制於人的關鍵之“痛”。
“設備的‘身體’進來了,‘大腦’還在人家手上,我們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本世紀初,以浙江大學孫優賢院士為核心的科研團隊,瞄准高端控制裝備及系統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適應性和大規模化等四大難題,聯合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優穩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杭州哲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攜手攻關,終於研製出面向重大工程配套的高端控制裝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平台。
科研團隊重要的實驗平台,安置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控制工程大樓裡。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實驗設備,模擬的是真實場景的大型工業現場的“大腦中樞”,教授們稱它們為“桌面工廠”。在新技術正式上馬前,研究人員先要在這裡完成研發和各種安全、穩定性測試。經過十餘年的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課題組研製成功了高端控制裝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平台,為石化、冶金、化工、能源各個行業的重大裝備的高端控制系統,提供硬件平台、軟件平台、先控與優化平台等一體化的技術支撐。
上海電氣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裝備製造業集團之一,產品覆蓋火力發電機組、核電機組、風電、重型裝備、輸配電等領域。“控制系統是機械裝備的關鍵部分,過去我們都是用進口裝備來武裝我們自己的裝備,但是價格貴,受到制約也多。”曾任集團中央研究院院長、現任上海電氣集團事業部部長的黃建民,10年來已經和浙大的科學家們結成了老朋友。“在浙江大學王文海研究員等科學家的支持下,我們形成了自主的硬件軟件開發系統,結束了受國外公司束縛的局面。我們生產的火電、核電、污水處理項目裝備,在很多地方建成了推廣示範項目。”
高爐TRT裝置,是利用高爐煤氣餘壓餘熱進行發電的能量回收裝置。該裝置能給鋼鐵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前提是必須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不能影響高爐生產。10多年間,課題組設計的智能運行控制方法不斷升級,在高爐頂壓穩定性、TRT升速過程平穩性、緊急切換安全性方面都已優於國際同類控制系統。10年來,調試控制設備的速度越來越快:10年前,調試花了兩個月,去年最新上馬的TRT調試,只調試了5天,就實現了並網發電。“該速度在我們這裡創造了一個奇跡。”柳鋼煉鐵廠副廠長張洪波說,“這是科學家和我們長期合作形成的默契。”
“工業實際多年無法攻克的難題,往往蘊含了國際前沿的學術問題。”這是課題組劉興高教授常說的一句話,劉老師長期瞄准的方向,是高端控制裝置及系統的優化平台中,冶金、石化、煤化等領域的重大通用裝備——空氣分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