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發表了一篇《深刻反思一戰教訓》的文章。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該文指出,今天的東亞和一戰前的歐洲很像,今天的中國與當時崛起中的德國很像。文章呼籲當代政治家更多地反思薩拉熱窩事件,少花些時間擔心“慕尼黑危機”。
拉赫曼的觀點代表了西方輿論的一種危險傾向。“薩拉熱窩事件”和“慕尼黑危機”分別是指一戰和二戰爆發前的兩場外交危機。前者指的是一個貌似偶然的事件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歐洲都滑向戰爭。後者則是二戰前綏靖政策的頂峰產物。
以拉赫曼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有種奇怪的邏輯,他們認為“如同1914年前不斷崛起的德國與周邊鄰國發生對抗一樣,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國也與多個鄰國——特別是日本——發生了爭端”。按照這種邏輯,中國成了挑事兒的一方,日本則成了委屈的一方。
這究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還是赤裸裸的偏袒?
學界普遍認為,二戰前,英法等國對納粹德國的一味姑息,部分原因在於他們自身國力的頽勢,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希望“把禍水引向東方”,希望希特勒成為攻擊蘇聯的一杆槍。在張伯倫被歐洲輿論贊為“英雄”之時,他或許做夢也沒有想到,大不列顛的國土有一天會被納粹炸得面目全非。
多少年來,世界一直在反思和批判當年的綏靖政策。然而,有時候,現實與歷史會出現驚人的相似之處。如今,日本軍國主義陰魂在東亞上空不斷閃現。可是,不知有意還是無意,西方世界卻在滑向一條危險的老路——綏靖。
推動修憲、擴充軍備、參拜靖國神社、遍訪南太平洋、為太平洋戰爭中的陣亡日軍招魂……種種劣行無不散發著刺鼻的日本軍國主義味道。安倍悍然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而甲級戰犯無異於日本的納粹。明知參拜行為本身就具備強烈的政治意義和象徵意義,安倍依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他的野心還不夠昭然若揭?西方世界還無法看到危險所在?
如果西方世界看到了日本軍國主義復甦的危險卻依然聽之任之,那麼,人們不得不思索另一種可能。部分國家、部分政客心中或許敲打著不可告人的“小九九”:中國的發展勢不可擋,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日益增大,這也許刺激到了某些傳統大國的脆弱神經。正如當年英法期待著希特勒成為一把尖刀扎向蘇聯一樣,如今有些國家或許也盼望著安倍的興風作浪能把禍水引向中國。
丘吉爾說,忘記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如果要學習一下拉赫曼的類比,我們認為,今天的安倍和當年的希特勒有的一比。如果世界對其一味姑息,如果某些國家堅持自己的“小算盤”,那麼,歷史或許真的會重演,害人者終究會害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