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金龍(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彭小菲和楊奕是北京晨報參加市人代會報道的年輕記者,都是首次上會。餐廳吃飯時,恰好與市委書記郭金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同桌。大領導和小記者吃著同樣的自助餐,聊起了家常。從稿費、發行聊到了房租、北漂,交談中,記者們反倒成了“被採訪對象”。
一天的採訪結束,我們來到北京會議中心的東餐廳。取了自助餐,隨便找了張桌子就坐,畢竟是第一次上會,滿腦子還是剛才會上的新聞到底該怎麼寫,根本沒注意同桌都有誰。
埋頭吃飯中,有人端著一個餐盤在旁邊位子坐下。一抬頭,我倆就愣了,竟然是咱們的郭書記。心頭猛一怔,第一反應就是趕緊端盤走人。起身剛邁出兩步。“姑娘,來都來了,就坐在這裡一起吃吧!”一個厚實而沉穩的聲音叫住了我們。轉身回頭,郭書記正微笑著看著我們。估計是看出了我倆的慌亂,先前一位沒注意到的“同桌”也發話了:“坐下一起吃吧。”此時才發現,說話的竟然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
從沒跟這麼大領導同桌就餐,實在是不敢說話,只是偷瞄郭書記餐盤里的食物。一大一小兩個餐盤,分量不大,五種菜品,大餐盤里主要盛著薯類等粗糧,肉類很少,小餐盤里裝著一碟青菜。
“哪個學校畢業的?什麼單位的?”沒想到郭書記主動提問。得知我們是北京晨報的記者,郭書記高興地說,“杜主任每天都看《北京晨報》,還喜歡做你們報紙上的數獨題,他可是數獨高手呀!”
得知楊奕家在重慶,新疆大學畢業後,郭書記立刻用重慶話笑著說了一句:“喲,重慶人哪,重慶哪點兒的嘛?” 一句話,逗樂了全桌人。接著,他還提到了80年代曾在四川工作的經歷,“看,聊著聊著咱們關係就近了吧?”
飯桌氣氛活躍起來,沒有距離和生分。郭書記向我們詢問了在北京的工作、待遇和住房生活等問題,甚至還詢問了保險是否上全了、稿費和績效工資的比例。
“新疆上學、重慶人,那你這樣算是真正的北漂了。現在房價高,北漂壓力大,是租房子吧?” “你們住在哪裡?工資待遇如何?”他關切地詢問。我們皆如實回答,他笑笑:“你們年齡小,應該還沒有男朋友吧?我孩子畢業剛參加工作時,條件、待遇也艱苦,年輕人,好好幹!”聊天中,還不忘給我倆“提示”──“你倆跑人代會,要想跑得精彩,可得把杜主任盯好了,他掌握著人代會的‘脈搏’呢。”
“你們還挺有禮貌,吃完後還一直等著我們。好了,工作去吧!”半個小時的邊吃邊聊,郭書記和杜主任餐盤里幹乾淨淨,帶頭“光盤”。
這場與領導的邂逅,對我們兩位第一次跑人代會的記者來說,如同一場“奇遇”。唯一遺憾的是,我倆什麼問題也沒問,倒是自己的單位狀況與工作生活被聊了個“底兒掉”,看來,郭書記與杜主任都很有當記者的“天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