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過去一周最熱的話題當然是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的內容,有人形容是“扶貧報告”,這是成功令那些時刻為中下階層發聲的政黨收口,特首起碼成功了一半。但對中產沒有實質照顧,真的是令他們失望的。稅是他們交,扶貧政策花的是他們的錢,自己沒有得到任何實質的幫助,只有付出沒有回報,他們心理肯定難平衡。
位於高端層的中產還好,那些收入剛剛踏入中產階梯第一層的人及家庭特別激氣,這批打工中產不似自個開公司、開店舖、賣街邊的小販等可透過公司合法避稅,由顧主報稅,只要收入達到納稅額,一分金錢也沒法逃,連真金白銀支出了請傭人的費用也沒有納入免稅額。他們又不如那些專業人士真正高收入;處於不上不落的“窮中產”階層最辛苦。
常聽到白領階層講,目前的香港最好做窮人,因最惡是窮人,天天嘈要政府幫,用遊行來向政府施壓,用輿論逼有錢人分身家。結果食、住、行都有人照顧。幫助窮人沒有人反對,問題是在那些“窮人”的原因和如何介定是真正的窮人,純以收入計有很多漏洞,沒收入的人不一定是窮人呀!經歷生活巨變之不能再工作成為窮人的要幫,沒有飯吃的人要幫,老人、傷殘人士要幫,若是健全人士只是沒工作,低收入就幫,那沒人願意努力工作了,難以激發上進心,因人人皆有惰性的。正如有朋友講,當我們勤奮讀書、勤奮工作的時候那些喊窮的人在哪裡玩?當我們積穀防飢、節衣縮食供樓時,他們是否在隨意花錢享樂?當我們自己怕能力不及不敢生小孩的時候,他們在不斷生,點解最後一定要由乖人照顧懶人。這質疑與有沒有愛心沒關係,確是社會上一些甚麼是正確與不正確觀念日漸顛倒及混淆。
公司有同事講他一家三口就是既不可以申請公屋、居屋,又買不起私樓的人,而政府是否應該將申請公屋、居屋資格放寬,調高入息限額?免稅額是否要提高,這些不是要政府津貼他們,是想你收少些而已。
特首講政府提供環境為中產提供工作和事業發展空間是幫中產,是可以防止他們向下流動,保障他們收入和生活質素說法,似乎真是太空泛,太天真了吧,老闆公司賺錢不代表工人一定加薪的,就算有加那是我需要努力工作才賺到的,不是政府的照顧,“窮中產”要問到甚麼時候才享受到政府對他們的回饋?
中產是香港的中流砥柱,大部分又是講道理,理性的一群,特首和政府絕對不可以傷了這階層的人的心,不要怕了一些人聲大又惡的人遷就他們,社會由不同階層組成的,通常激進反對派一定走在最前,不要只眼嘈嘈閉的人,還有沉默的大多數哩,世上也沒有完美的政策,要相信只要是合理、公正地處事,最終都會贏得人支持的。
(作者:小臻,來源: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