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份報紙,公眾形象如此之差,兼且自稱的發行量連年下跌,還能叫那些大客戶持續不斷地給予支持?傳聞中“抽廣告”的包括?豐、渣打等英資銀行,他們看重的是銷量與正面的傳播效應,在《蘋果》登廣告,其實際效果無異於在一個色情與暴力網站上刊登廣告,這又豈是這些大機構所願意見到的效果。
倒果為因 自作自受
更為可笑的是民主黨塗謹申,竟然要求“大財團及商業機構應以一般商業原則刊登廣告,不應摻雜政治考慮,影響傳媒機構編輯自主的立場”。首先,塗謹申是維基解密洩露出的“受美國情報機構重點保護”的線人,而渣打、?豐實際上是英資銀行,他要做的應當是到倫敦、到華盛頓去呼籲,在香港的立法會向美國人、英國人喊話,目標與對象已經錯了。其次,商業機構決定在哪家傳媒投放廣告、投放什麼,基本出發點是提升機構的良好認知度,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政治意圖。相反,規定商業機構“不能怎樣”恰恰是在干預他們的內部運作,這才是政治介入商業。
歸結到底,《蘋果》流失廣告隻能怨自己,事實上,其老闆黎智英前日不是在“認衰”、要“本分做人”?如果黎智英真的做到了本分人,大概廣告自然也會看到的。
(作者:岑家齊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