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對軍隊來說,寒冬始終是一種嚴峻的挑戰。
解放軍畫報報道,寒冬,挑戰著決策者的洞察力、控制力、決斷力;寒冬,挑戰著官兵的生理極限、裝備的性能極限;寒冬,挑戰著一支軍隊的綜合保障能力……
挑戰嚴寒,就得深入嚴寒,認識嚴寒,研究嚴寒。數九寒天,從林海雪原、戈壁沙漠到塞外草原,官兵們趴冰臥雪,緊貼實戰檢驗嚴寒條件下“走、打、吃、住、藏”真功,磨礪“管、供、聯、修、救”本領,積極探索未來冬季作戰新樣式。
成都軍區某裝甲旅春城“雪”點兵
大雪,對春城昆明來說實屬罕見,但對紅土高原的駐軍來說,卻是天賜良機。
2013年12月1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昆明地區氣溫驟降至-4℃,滾滾寒流和鵝毛大雪,對成都軍區某裝甲旅能否“拉得出、開得動、聯得上、打得准”,形成了新的考驗。
筆者在演練現場看到,寒風肆虐、風雪交加,官兵雖然凍得臉頰通紅,兩鬢掛著霜雪,但個個精神抖擻,10餘輛裝甲戰車的轟鳴聲刺破寧靜的山野快速機動,在茫茫雪原上壓出道道轍印……
“官兵們平時都在溫暖天候下進行訓練,難得一遇的風雪天氣,正是鍛煉部隊、積累作戰經驗的好機會。”該旅旅長張永明告訴筆者。前期該旅剛組織部分官兵赴高原寒區某基地進行了綜合演練,這次正好可以對總結的相應戰法、訓法和保障法進行檢驗,並能通過實兵實裝演練把經驗傳授給其餘官兵,以此全面提高部隊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雪,漫天飛舞;仗,愈打愈烈。官兵們著眼未來信息化作戰要求,先後進行了裝甲車駕駛員如何避免雪盲,步兵下車戰鬥中如何處理偽裝、防凍與戰術靈活的關係,裝甲乘員如何在寒夜宿營等課目訓練,經受了在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環境中作戰的考驗。
沈陽軍區沈陽軍區兵踏雪原隱行蹤
在嚴寒條件下,千軍萬馬如何在林海雪原、冰天雪地中藏得住,是歷年來冬訓的一個重頭戲。
嚴冬,茫茫科爾沁草原深處風雪交加,滴水成冰。沈陽軍區某炮兵團千人百車深入林海雪原開展實戰化訓練。
晚飯後,記者前往群指揮車採訪,不料兜了幾個大圈子,才在一片叢林中找到了層層偽裝的目標。仔細一看,一個10米見方的戰車掩體,上面用草簾覆蓋,再撒上與周圍雪地一樣厚度的白雪,掩體與林地山巒渾然一體,真是“十米不見人,百米不見車”。
“只有藏得好才能發揮火力的突然性。”部隊政委張建中說。該團一路打伴著一路藏,官兵們身披白色偽裝衣,腳踏積雪在茫茫雪原穿行,車輛、裝備也一改過去“迷彩”偽裝、穿著“雪”衣搶占陣地;野外宿營時,各單位避開風口,依據山窪、衝溝等地形構築了掘開式、半掘開式、全地下式、雪窩式等多種隱蔽工事或掩體,千人百車藏於雪野不見蹤影。
“團裡為每台參演裝備都配發了偽裝‘三件套’。”在一台偵察車前,張政委向記者展示了綠色的葉片偽裝網、灰色的草地偽裝網和白色的雪地偽裝網。有了這“三件套”,官兵們就可以根據現地特點自由選擇“隱身衣”了。
“只做到讓敵人看不見還難以確保安全,裝備的發動機、信息化設備等輻射源容易在敵偵察器材面前暴露。”張政委娓娓道來,“我們在發動機上部鋪設了隔熱材料,防電磁偵察採用了隱真示假,關鍵時刻才用大功率設備。”
演練中,該團還結合信息化戰場特點,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隱真示假,先後構築了數十種對人員、裝備進行偽裝的工事,成功地檢驗了“隱、隔、遮、擾、騙、迷”等反偵察方法。
北京軍區塞外莽原滾驚雷
隆冬時節,隨著新一輪強勁的冷空氣襲卷華北,北京軍區部隊冬季作戰訓練進入高潮。所屬某裝甲旅千里挺進高原寒區,依托大型基地逼真訓練環境,檢驗信息化主戰裝備和一體化指揮平台的作戰效能。這是北京軍區連續4年組織重裝部隊整建制赴基地進行冬季訓練。
塞外莽原,殺機四伏,氣溫降至-22℃ ,滴水成冰。滿載各種重型裝備的專列一停穩,旅指揮員迅速指揮卸載作業,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剛剛駛出站台,基地“電磁藍軍”就如影隨行。隨即,一場悄無聲息的電子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欺騙與反欺騙的戰鬥在霜凍莽原激烈展開:“藍方”多個電磁干擾分隊同時向“紅方”發起進攻,“紅方”指揮中樞當即癱瘓,各級指揮員頓時變成“聾子”和“啞巴”。
“藍方”出手不凡,“紅方”也不甘示弱。記者看到,他們佯動示假,運用“一鍵雙機、快改快通”等戰法,多網交替指揮,不斷與“藍方”周旋,依靠“電磁游擊戰”,始終保持對部隊的實時指揮控制。
“打仗最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部隊最缺什麼就專攻精練什麼。”軍區軍訓部領導告訴記者,近年來,軍區突出環境真、內容難、組織嚴、作風實,組織重裝部隊進行晝夜連貫演練、全程實彈實爆、基地檢驗評估的實戰化冬季訓練,“能打仗、打勝仗”能力進一步提高。
著眼實戰練兵,靈活運用各種組訓方式,是這次冬訓的重點。參訓部隊每天都要完成二至三個訓練課目,還自行加壓,組織了冬季大規模夜間訓練,實施了7個波次的實彈射擊,彈藥消耗量與白天持平。參訓官兵反映:真是一夕數驚,實戰味真濃!
這次冬訓,共破解10餘個訓練難題,采集1000餘組數據,“高寒地區作戰數據庫”得到充實完善。3個類型100餘種信息化裝備接受了嚴寒條件下的實戰化檢驗。
新疆軍區某工兵團敢驅鐵甲破重圍
“01,01,前方冰道遭到嚴重破壞,請求架設山地伴隨橋。”
“收到,收到!05,05,命令你在937高地西南300米處架設山地伴隨橋!”
元旦剛過,駐守在天山腹地的新疆軍區某工兵團將部隊拉到大雪覆蓋的生疏地域,拉開了新年度訓練的序幕。
以前該團新年度開訓,一般以專業共同課目訓練為主,很少組織這種全員全裝的戰備拉動。今年冬訓,他們果斷決定將新裝備拉到生疏地域,在嚴寒條件下練機動、練通聯、練戰術、練保障,采集新裝備在嚴寒條件下的效能數據,並根據部隊作戰任務和裝備類型賦予不同的探索研究任務。
某型山地伴隨橋配發部隊後,由於嚴寒條件下地域選擇、操縱盒操作、鋼橋連接、承載能力都會受到影響,一般都會在冬季封存。在這次訓練中,該團採取“實兵實裝拉動,研究訓練同步,晝夜連貫實施”的方式,利用嚴寒氣候,突出專業特色,注重人裝結合,開展強化訓練。現場,氣溫達到-19℃,不到8分鐘,一座“鐵橋”橫跨冰道,部隊近百台戰車成功快速突防。
軍事訓練全天候,戰鬥力才能不打折扣。團長劉維介紹,此次演練共完成大小“戰鬥”20餘次,一批新工程裝備經受了“寒將軍”檢驗,查找出各類裝備嚴寒條件下的“短板”,總結出一批“管、供、修、聯”等新戰法。
入夜,冷月當空,氣溫降至-23℃,經過短暫修整的部隊接到緊急搶修指令,在發動機轟鳴聲中,10多台大型工程裝備和百餘名官兵再次潛入茫茫雪原。
新疆軍區某師信息裝備受考驗
茫茫千里雪原,一輛密封的車載指揮方艙裡,鍵盤敲擊聲密如急雨,一道道指令穿透雪花發往戰場。寒冬時節,新疆軍區某師以“一網四鏈”(戰術互聯網和指揮鏈、情報鏈、打擊鏈、保障鏈)為平台,全面錘煉摔打部隊嚴寒條件下信息化作戰本領。
戰鬥剛一打響,各種作戰指令便通過指控系統源源不斷傳來。筆者走進一輛指揮車,只見師長胡建林正和一名參謀利用某新型指揮控制系統,查看戰場地面、空情和電磁態勢圖,收集戰場毀傷數據。
環顧四周,指揮車狹小的“身軀”裡,安裝了遠程視頻會議、指揮控制、文電傳輸和衛星定位等多套作戰系統。“在高寒條件下,這些精密儀器容易失靈。這次,我們利用防寒篷、加熱箱進行加溫保溫,確保可以實施不間斷指揮。”胡師長一臉自信地告訴筆者。
這次演訓地域氣溫為-23℃到-32℃,演訓持續5晝夜。筆者發現,該師讓信息化裝備經受高寒條件考驗的創新比比皆是:研究探索了體外幕風加熱法、油路電阻預熱法等冷車啟動措施,即使在最寒冷的天候,信息化裝備也可以正常啟動;製作了衛星天線保溫套、便攜式電腦加熱罩等,使信息化指揮中樞不會被“凍僵”。同時,他們還發現問題20餘個,對如何改進和使用信息化新裝備有了底數。
伊犁軍分區鐵騎馳騁冰雪路
“31、31,我是01、我是01,02號車‘趴窩’,快速搶修。”
枯草凌霜,冷風如刀。
1月6日,-28℃,新疆伊犁地區迎來入冬以來的最低溫。被冰雪覆蓋的盤山公路上駛來一個車隊,隨著對講機的求援聲,車隊停在了山腰,剛剛碾碎的冰雪重新凝固。
接到命令後,修理分隊迅速啟動緊急預案,“應急搶修一組”不到5分鐘徒步趕到故障車輛現場,聽、看、摸,動作一氣呵成,故障判明為該車長時間在複雜路面駕駛,主油箱油料耗盡,導致供油不足,油路系統進氣,致使車輛途中熄火。搶修人員對故障車輛進行了排氣,啟用了該車副油箱油料,前後8分鐘,故障被順利排除,車輛重新啟動。
該分隊針對伊犁防區氣候嚴寒,條件惡劣,車輛技術性能降低;地形複雜,交通不便,車輛機動性能下降;地廣人稀,經濟落後,器材保障難度大等實際,反覆修訂搶修方案,及時補充物資器材和搶修裝備,加強野戰車輛搶修訓練,確保遇有情況能夠準確判斷、迅速出動、穩妥處置,及時高效地完成搶修任務。
修理分隊隊長張崇聲告訴記者:“此次拉練路程遠、任務重,而且在途中導調組給我們設置了很多‘陷阱’,但我們有備參戰,百餘輛戰車跨雪原、過冰河,機動數百公里無一掉隊。”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野營拉練“敵”情不斷
數九寒天厲兵秣馬,林海雪原戰旗獵獵。
2013年12月12日凌晨6時,一陣緊急集合的號聲劃破天際,片刻的寧靜後,武警黑龍江省總隊各新訓營口號聲四起,3600餘名新兵整裝待發。“開進!”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新兵們冒著-29℃的嚴寒,身負15公斤重的裝具,奔赴林海雪原,進行為期5天的野營拉練。
8時35分許,哈爾濱市支隊新兵已行進兩個多小時,新兵個個臉頰冒汗,哈氣在帽子上結成了白霜。此時,對講機中傳來部隊前指下達的命令:前方有“敵”,部隊沿右側山道武裝奔襲5公里!
話音剛落,各中隊幹部帶領470名新兵快速有序轉入已經被大雪封住的山道。只見積雪沒過了新兵的膝蓋,不少人摔倒了爬起來,手拉手奮力前行,9時20分,部隊奔襲到第一個休息點,新兵無一掉隊。
跟隨部隊拉練的總隊司令員楊立新介紹說:“今年冬訓,這樣有課目的拉練遍及全總隊,部隊不再一路埋頭‘傻’走。”
“走”不是目的,“打”才是關鍵。為此,今年制訂冬季野營拉練計劃時,該總隊“日行軍距離”不再是演練硬指標,具有警營特色的戰鬥成了硬任務。武裝奔襲、野外生存、山地捕殲、解救人質等12個課目被嵌入行軍途中。按照這個拉練計劃,5天時間將打響10餘場“戰鬥”。
在一場“山地捕殲”訓練中,筆者看到,新兵們時而臥倒,時而前衝,攻至半山腰時,汗水和著雪水順著臉頰往下淌,但依然動作迅猛,交替掩護著向山上衝擊。
經過2個小時激戰,一舉圍剿了“歹徒”。
濃濃的實戰氛圍貫穿始終,這在以往的新兵野營拉練中還很少見。新兵們反映,拉練不再僅是耐寒訓練,也不是單純的拉動訓練,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戰鬥氣氛。
此次拉練,總隊還開展了“重走抗聯路”活動,將新兵拉到珍寶島、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江橋和“八女投江”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戰鬥精神教育,進一步培養新兵敢打善拼、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