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被外界視為中國深化改革元年 |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美國《僑報》1月28日載文《從“發改委”到“深改組” 中國改革走向深水》,摘要如下:
或許只有未來的歷史學家才能真正認識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對於中國的意義有多麼重大——在去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全會前夕,就有輿論呼喚中國建立一個高規格機構,專司推進改革,進行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制定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
隨著中國“深改組”的登台亮相,中國深化改革的決心超出了人們預期——相比於原先通常由國務院總理兼任主任的體改委,“深改組”規格更高,改革涉及的領域更廣。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的“深改組”,將在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民主法制領域、文化體制、社會體制、黨的建設制度、紀律檢查等六大方向,全民開展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在“深改組”成立之前,中國負責推進改革的機構是國家發改委。不可否認,發改委自2003年成立以來,在擬訂並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產業經濟布局等方面功不可沒,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發改委的職能範圍更多集中在經濟領域,而在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亟待改革的不僅是經濟體制,亦包括政治、文化、社會、黨建等諸多方面。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儘管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當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甚至在面臨全球性經濟危機時也一枝獨秀,但公眾的幸福感被削弱、各類矛盾呈日趨激化之勢——這意味著,中國的改革必須打一場立體攻堅戰,才能衝破各種利益集團阻力、化解中國複雜多樣的種種矛盾,這一場戰役的複雜性和艱巨,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並不亞於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推動的改革開放戰略。
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新體制下的改革機制最引人矚目的有三點:
首先,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兩手抓。如前所述,過去的”發改委“因權限所限,其改革很少能進入到政治領域。如今,儘管在措辭上是“民主法制領域改革”,但其實質基本相當於政治體制改革。儘管中共政改的未來方向與模式,將不會像一些海外人士設想的那樣“西化”,但中共新一屆領導人要在政治體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