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中國過春節的這一周,圍繞南海,一些人的嘴沒有閑著。先是日本《朝日新聞》1月31日宣稱,中國已擬定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草案計劃,正在考慮宣布的時機。接下來美國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對日本媒體說,如果中國宣布南海防空識別區,美將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甚至增兵。2月4日,《紐約時報》網站發表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的採訪,阿基諾將南海局勢類比成1938年希特勒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月1日的表態看,《朝日新聞》發布的是條假消息。中方強調自己設防空識別區的權利,但表示“並未感受到來自東盟國家的空中安全威脅”。
有日菲合作,美國幫腔,中國顯得很被動。但實際情況未必真是這樣。
東亞圍繞領土和歷史的衝突,以中日對立最突出。中日輿論戰,日本總體上不占上風。日菲在領土問題上實行輿論及外交結盟,但它的實際效果要遠小於以中韓為主的對日曆史問題“統一戰線”。日本現在想搞熱南海問題,是要擺脫安倍參拜後的困境,但菲律賓幫不了日本太多忙。
東亞問題的深層博弈在於中美之間,美國的表態多而複雜,中國不必因美國某位官員的某個用詞而緊張。美國防範中國的姿態同它與中國合作的願望目前都呈某種穩定性,中美關係是比應對日菲挑釁大得多的課題。
就南海問題來說,中國的態度保持了穩健。菲律賓拉東盟捲入南海爭端、與中國對立的策略基本被瓦解了,越南的態度也漸與菲律賓拉開距離,菲律賓激進對抗中國的做法沒有得到響應,逐漸陷入孤立。菲律賓挑釁中國既未得到領土上的便宜,在輿論上也沒掀起多大的風浪。
中國就釣魚島、黃岩島都未做讓步,教訓了日菲,還設立了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的國際形象同時保持了大的穩定。這些成績表明,中國的周邊政策是合理和有效的。
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是美日保守力量的核心願望,但周邊地區的這幾次交手,顯示了中國戰略手段的充裕和靈活。跟中國直接作對的力量都吃了虧,它們之間的聯合說得多,實際很難落實。
只要中國的力量不斷增長,美國向亞太“增兵”的意義將越來越小。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必將積累越來越多的外交主動權。
阿基諾說的那番話,顯示了他是政治素質不太高的領導者。他使菲律賓的整體戰略能力和外交水平大幅降低。我們只需保持當前的對菲政策,對阿基諾的出格講話進行輿論層面的反擊,在戰略上則蔑視他,不隨他起舞。如果菲律賓搞出大動靜,挑釁過頭,我們就再給它一個大教訓,管上幾年。
中國不是追求領土及戰略擴張的國家,中國與周邊的領土爭議都是歷史遺留問題,連美國都公開表示“不持意見”。中國迄今沒將軍事力量增長用於這些爭議,表現了克制。中國的戰略性軍事建設也是防範性的,中國沒有軍事征服亞洲或者同美國一決高下的野心。
中國不會把誰往牆角里逼,但如果有任何人或力量想阻止中國發展,或試圖以中國不能接受的方式處理領土爭議,那麼它就要準備承受中國的反彈。必須預告它們,這種反彈會隨著中國的逐漸強大而變得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