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彭廣倡“加厚”政治領導層 擴大問責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0 09:15:17


李彭廣表示,需建立新的管治思維,包括擴大“問責制”(大公網圖片)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對於不斷有政界人士指稱本港現時陷入“管治困局”,民意對抗呈現“兩極化”的傾向,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管治團隊應為對立的態度降溫,以換取討論的空間,對立的氣氛緩和時,政策才能推出並且落實。他亦表示,現時需建立新的管治思維,包括“加厚”特區政府現有的政治領導層,擴大“問責制”等。

  李彭廣表示,留意到社會上不斷出現將社會議題“政治化”的現象,又以《明報》更換總編輯與早前的免費電視發牌風波等事件為例,形容這是“一個不幸”。他認為,此類現象的根源是“互信脆弱”,“不單是中央與香港,香港內部的互信也出現問題”,公眾對立法會、政府團隊的信任度下降,“甚至整個社會瀰漫?互不信任的氣氛”,他提醒,這種“互不信任”令民意變得“極度敏感”、“極度懷疑”,一有風吹草動,容易滑向極端。

  做實事重拾市民信任

  李彭廣表示,建立互信、凝聚社會共識需要時間,而特區政府現時應該為對立的氣氛降溫,以換取空間做實事。他建議,不妨避開具爭議性的議題,或是在推出政策前有策略地鋪排。他坦言,上述做法儘管略顯“消極”,但政府必須以這類方法“先做成幾件事”,才能重拾市民的信任,“任何極度不信任的情況,都增加了政府管治的困難,管治天下,要摸到民心。”

  李彭廣續謂,回歸後的特區政府欠缺全面檢討制度,換言之,特區政府應該以一種新的思維建立管治團隊。他建議進一步擴大問責制,“加厚”、“加大”政治領導層,又指從問責團隊的功能性來講,有必要增加其規模,“雖然現在有正、副局長,和幾名政治助理,但這個政治任命的團隊,要分管的工作太多,有些局的管治範疇更達近10個。”他指出,現有的問責制,令政府沒有辦法引入“外援”,隻能由若干名正、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在台前負責接觸不同界別,遊說政策,幕後工作則全部由公務員承擔。

  不過,他亦坦言,社會現時未必接受擴大問責制,“大部分公眾已經覺得政府做得不好,你再擴大,別人就會問:‘為什麼還要給你資源?’”儘管如此,他依然堅持擴大管治團隊的規模有其必要性,“否則,瞻前便不能顧後,政策性的東西難以做到。”李彭廣還指出,立法會是否通過,是擴大問責制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關”,他建議行政機關以行政、立法“雙贏”的態度與立法會議員交涉,通過增加立法會的資源調配等措施,換取其對政府的支持。

  執政團隊應政見相似

  對於社會上有聲音質疑行政長官對政治官員的委任是“用人唯親”,李彭廣認為,政府須向市民講清楚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的區別,即“執政團隊是有機體,要尋找政見相似的人,才能執行政策,而立法會強調多元聲音的表達。”否則,市民便會質疑為什麼政府內部不鼓勵多元聲音,他強調,政府部門講求“集體認同、集體執行”。他亦建議,行政機關可考慮吸入某些黨派的人士,比如工聯會、民建聯等,“行政長官如果能包容,那麼招賢納士的空間就比較大。”

  當被問及現任政府成立多個“委員會”,能否扮演凝聚精英界、知識界的共識時,李彭廣表示,委員會的組成不一,難以一概而論。但他提醒,一個政策的成型與推廣,學者論證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谘詢不同的持份者,在平衡各方利益後,才能得出最多人支持的,並且可進行實際操作的方案。

  (來源:大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