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2013年6月阿裡巴巴首個互聯網理財產品“餘額寶”正式上線,到百度、騰訊等相繼加入戰局,碎片化的互聯網理財正在改變人們的理財習慣。
在廣州一家金融國企上班的陳經理表示,由於工作需要,自己銀行賬戶常常“沉睡”的現金多達三四十萬元,銀行活期年化收益率僅為0.35%,而一旦存入支付寶,一天的收益都有50多元,“都足夠我每天上班的計程車費了”。
有跡象表明,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衝擊”已經開始從活期存款延伸至對定期存款的爭奪。這意味著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存款保衛戰,將從活期存款“平面戰”升級到全方位“立體儲蓄戰”。
互聯網金融倒逼存款利率市場化?
一直以來,居民存款的收益率遠遠低於投資其他金融產品,這成為銀行獲得超額利潤的源泉。然而,現在動輒上千億規模的互聯網基金預示著,部分銀行的存款正從信貸市場“搬家”到資本市場,尤其是那些最基礎的儲蓄存款。
“風險是多方面的。”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撰文指出,首先,銀行將不得不更早就開始高息攬儲,銀行的經營風險會迅速抬升;其次,資本市場的高收益對應的是高風險,但小儲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旦風險來臨,尤其是較大面積或系統性風險出現,將嚴重衝擊社會穩定性。
“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如此之高,已經相當不正常,它對應著近幾年社會融資利率水平的全面抬升,全社會的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能否有7%的增長都很難說,很可能賺來的錢都不夠還債。”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