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教育部:直屬高校領導年滿60歲退出領導崗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16:02:04


  中評社香港2月20日電/重點大學的領導班子成員任期多長?對其社會活動如何監督?怎樣避免“學術權威”搞“一言堂”、“家長制”?昨日,教育部公布《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直屬高等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直屬高校年滿60歲的領導班子成員要及時退出領導崗位,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校學術委員會主要職務。

  北京晨報報道,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次所確定的重點大學多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教育部直屬高校領導班子部分要求

  ●領導班子要形成年齡、經歷、專長、性格互補的合理結構

  ●58歲以上黨政副職領導幹部原則上不再進入新一屆領導班子

  ●年滿60歲的領導班子成員要及時退出領導崗位

  ●積極選配符合條件的黨外代表性人士擔任校長

  ●黨政領導班子每屆任期5年

  ●領導幹部原則上擔任同一職務時間不超過兩屆或10年

  ●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校學術委員會主要職務

  ●領導幹部以學者身份出國(境)進行個人學術交流活動應安排在假期進行

  直屬高校領導班子成員60歲要“退休”

  《意見》提出,要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其中提出領導班子要形成年齡、經歷、專長、性格互補的合理結構,增強整體功能和合力。換屆時年齡超過58歲的黨政副職領導幹部原則上不再進入新一屆領導班子。年滿60歲的領導班子成員要及時退出領導崗位,黨政正職領導幹部可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延長。要重視培養選拔黨外幹部、女幹部和45歲以下年輕幹部。要發揮高校在黨外幹部培養選拔中的重要源頭作用,積極選配符合條件的黨外代表性人士擔任校長。要嚴格按照領導班子職數配備領導幹部。

  黨政領導擔任同一職務不超10年

  《意見》還提出完善任期制的制度舉措:一是明確任期。提出“黨政領導班子實行任期制,每屆任期5年,任期屆滿應及時換屆”、“領導幹部原則上擔任同一職務時間不超過兩屆或10年”等。二是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要求領導班子換屆後一般應在半年內根據學校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提出任期工作任務,並要在校內公布並報上級幹部主管部門備案,完成情況作為任期屆滿考核的重要內容。三是建立健全“能下”的保障措施。明確對於未達到退休年齡退出領導班子回到教學科研崗位的領導幹部,學校可給予一定的學術恢復期和必要的條件支持;對於未達到退休年齡退出領導班子的其他領導幹部,學校可根據本人情況和工作需要安排適當工作。

  教育部人事司負責人介紹說,“任期制”是對領導幹部的任職期限和任期屆數進行嚴格界定的一種制度,是現代管理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避免“一言堂”

  《意見》指出,直屬高校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擴大黨內民主,實行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

  對此,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表示,在高校中實施民主集中制十分有必要。否則高校中有人“學術權威”自我感覺嚴重,在學校決策中,搞“一言堂”、“家長制”,理直氣壯;遇事不商量,情況不通報,或者繞過正常程序,以碰頭會、文件傳批等方式代替黨委集體討論審議,或者習慣於逢事先定調,不經班子成員充分醞釀就拍板。還有的高校,黨政職能混淆,錯把“統攬”當“包攬”,黨委包辦代替,黨委會成了“一攬子會”,又或者黨政“分工”變成了“分家”。朱善璐認為,高校是知識的殿堂,有的學校把學術研究的寬鬆自由風氣帶入管理,研究論證代替決策,議而不決,遇到不同意見就放下,影響行政效率,錯失發展機遇。

  書記校長不任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

  近年來,高校領導的職業意識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意見》對這一突出問題也專門進行了強調。一是要求嚴把“入口關”,明確把“能夠全身心投入學校管理工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標準,無論是“雙肩挑”幹部還是專職管理幹部,都要把主要精力用於學校管理工作。二是強化管理監督,提出了高校領導幹部要“減少社會兼職和學術活動,在工作時間不能從事個人學術活動和與學校發展無關的社會活動”、“嚴格遵守因公、因私出國(境)管理的各項規定,以學者身份出國(境)進行個人學術交流活動應安排在假期進行”、“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般不擔任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領導幹部社會兼職、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因公因私出國(境)等情況要在校內公示”、簽訂管理投入承諾書並在校內公告等一系列強化職業意識的制度措施,同時突出了對學校主要領導的約束,以黨政“一把手”的示範帶頭作用,促使領導班子成員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三是把“管理精力投入”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強調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的基礎上,加強對幹部管理精力投入的考核,並要求將管理精力投入情況在年度考核述職中報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