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控台灣地區未來走向的戰略安排
從整個亞太地區來看,台灣的戰略價值突出體現在關鍵的地理位置和較強的經濟實力這兩個方面,加之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繫也非常密切,這成為其能夠在中美之間發揮作用的籌碼。美國一直認為台灣具有以下兩方面價值:一是在中美戰略博弈層面,保持台海形勢的適度緊張可以長期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延緩中國崛起的速度,對其迅速成長為一個全方位的大國構成嚴重打擊;二是在東亞安全的層面,可以抵消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防止由美國主導的東亞均勢被打破,從而服務於美國低成本維繫世界霸權的目標。⑫
但由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特殊關係,其在國際事務中只能是各大國與中國進行戰略博弈的一個底牌,整體處於從屬性的地位。從目前的戰略決策來看,台灣當局的戰略決策缺乏自主性,依然是配合美國的“以台制華”策略,實施“聯美抗陸”政策。自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之後,儘管美國不再擔心台灣會走向獨立,但卻不樂見兩岸關係發展過快和交往過密。因此,奧巴馬政府通過派遣特使、學者等人士入台瞭解兩岸談判的進程和具體情況,並要求台灣當局能夠增強兩岸談判的透明度,以便美國可以掌控台海局勢的主動權。從美國戰略利益考慮分析,其既不希望兩岸關係鬧僵,也不願意在兩岸談判中被邊緣化,而是要繼續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的現狀,以便最大限度延滯中國崛起的步伐並從中漁利。一旦兩岸關係發展超出美國亞太戰略所許可的範圍,美國就有可能加大干預或阻撓兩岸協商談判的力度和方式,進而危害台海和平局面。
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對台海安全局勢的影響
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主要目標是確保東亞地區的戰略領導地位,盡力削減、阻擋或延遲潛在挑戰,因此首要遏制對象是中國大陸。鑒於台灣與美國的密切關係,美國的戰略調整對中國大陸、台灣以及台海和平局勢三個方面具有不同影響,具體表現在:
(一)對中國大陸的戰略影響
單從中國大陸層面來看,美國基於最高國家安全利益,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規劃是以防範區域大國的挑戰為主要考慮,長期以來對中國實施的遏制接觸戰略並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1、中美之間的戰略格局並未根本改觀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美國對華政策呈兩面性,即對中國崛起一直處於矛盾認知之中,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認為中國現階段的戰略發展意圖不明。⑬一方面,由於中美之間依存度不斷增大,美國歡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肯定中國近年來國際地位的上升;另一方面,美國憑藉其超強的綜合國力,一流的科技和人才優勢,以及美元霸權的影響力,絕對不允許中國損害美國的世界主導權。因此,此次戰略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美國自兩場中東戰爭後,對中國近年來迅速膨脹的高度警戒。但中國的戰略目標既不試圖挑戰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更不企圖徹底擊敗美國,而是“在美國要介入到關係中國巨大利益的衝突時,通過發展政治上有用的能力來懲戒美國。”⑭可以說,為了推進國內經濟建設和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中國需要以國際秩序參與者的姿態來促進良好的周邊環境和穩定的台海局勢。
2、中國周邊安全局勢面臨諸多挑戰
為了遲滯中國整體實力過快增長,美國在區域戰略上利用熱點問題和領土爭端盡可能多的拉攏東亞國家對付中國,企圖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破壞中國和平發展的周邊地區環境。同時,東亞部分國家對中國崛起也存在著某種擔憂,導致中國面臨同美國爭取亞太夥伴的戰略博弈。
目前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干預和介入能力相對較弱,而美國在東亞與東南亞盟國關係上有著長期的合作經歷,已經形成了密切的戰略合作,美國的戰略得到了東亞不少國家的認可甚至是支持,這為美國重返亞太提供某種合法依據。比如,強調“軍事安全與亞太安保”,利用軍事霸權強項,刻意突出地區安全話題,炒作所謂中國的“反介入”與“不透明”,調整軍力部署,強化軍事存在,傾銷軍火,企圖拉攏亞太國家以孤立中國。⑮近年來一些同中國有利益衝突的國家試圖通過配合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來刺激中國,比如在中國南海和東海海域,菲律賓主動挑起黃岩島事件,日本右翼故意製造釣魚島危機等。這種以加強軍事聯繫為手段,在強化美國與東亞盟國關係的同時,也逐步完成了其面向亞太的新軍事戰略部署和力量集結,結果不僅導致中國與周邊部分國家出現了較多矛盾衝突,而且也影響了中國自身的軍事目標定位和力量分佈。
(二)對台灣地區局勢的影響
對台灣地區而言,美國亞太戰略調整需要倚重台灣的力量支持。在此過程中台灣不僅為美國的戰略調整提供了諸多便利,而且自身也深受該戰略調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促進台美關係更加緊密
長期以來,台灣一直是美國制約中國的戰略前沿,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美國既謹慎肯定又保持警惕,並通過強化美台關係以平衡兩岸關係。由於在兩岸關係中台灣處於絕對弱勢地位,導致無論是國民兩黨的任何一方上台執政都會高度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儘管台灣與美國關係雖是“民間”或“半官方”層級,但美台之間具有“特殊關係”。馬英九當局指示處理台美關係的最高原則是“友好、零意外”,所以台美雖無“邦交”,但在低調操作之下,雙方實質性關係在更為廣泛、持久和深入地發展。近幾年來,儘管兩岸關係明顯改善,但在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中,台灣作為“反華”橋頭堡作用,並無太大改變。尤其是2008年以來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美國不僅主動放寬台官員訪美的級別限制,而且積極謀求提升台灣國際地位、給予台灣免簽協定等措施來鞏固美台“特殊”關係。
2、造成台灣朝野內鬥加劇
從整體上看,台灣朝野各方對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持歡迎和樂觀態度,積極主動探討台灣在美國亞太新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從島內政治勢力明爭暗鬥的態勢中,國民兩黨為了固權或奪權而持續內鬥。從國民黨立場來看,承認“九二共識”主張,積極發展兩岸關係,目前取得了開放“三通”、簽署多個兩岸經貿合作協定和互設辦事處等成績。但美國非常在意兩岸交往狀況,對兩岸協商的步驟、進程和目標等設置重重障礙,導致馬英九政府在諸如政治對話、軍事互信等敏感領域極為謹慎,既不願得罪美國,也不希望被民進黨抓住把柄冠以“傾中賣台”提法誤導選民,因此,馬英九政府在兩岸交往中持模糊戰略,堅持主張“先經後政”的對話方式。相對於國民黨當局的謹慎做法,民進黨幾乎全部接受美國的亞太戰略,其黨內高層在美國大力鼓吹台灣在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中的作用,明確要求在安保方面與美日站在一起,根本目的是希望美國支持其“合法鬥爭”而得以重新上台執政。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