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201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國國內問題仍將是與會幾千名代表委員的關注重點,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上升和對外開放擴大,一系列國際話題亦將成為兩會的焦點。
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作《政府工作報告》,並將答中外記者問;外交部長王毅亦將答記者問。他們都將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作出闡釋。
過去一年被稱為新一屆政府外交的“開局之年”。中國在外交上推出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舉措,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
然而,圍繞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中美軍艦南海相遇等一系列事件,也有海外輿論認為中國似乎已經不再如其所說“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英國《金融時報》甚至用1914年德國與周邊鄰國的對抗來類比中國與一些鄰國的關係。
其實,如果仔細閱讀中國領導人一年來有關“和平發展道路”的講話,就會發現,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並未改變,只不過,中國創造和維護發展機遇期的手段更加多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表示,和平發展是指不走侵略道路,不主動挑起爭端,並不意味著自身解除武裝。
縱觀去歲到年初的中國外交,人們發現,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理念繼續突出和平共贏,與世界各國互惠發展,並強調“底線思維”,捍衛主權時注重剛柔並濟,對外發聲愈加靈活和主動。
2013年,中國和東盟同意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朝著達成“南海行為準則”而努力。作為這一普遍共識的最新落實舉措,中國和越南決定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
為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的穩定,中國和印度也在去年簽署了邊防合作協議,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管控涉邊分歧的做法和經驗肯定下來。
在釣魚島等問題上,中國政府在堅持對話解決分歧的同時,也強調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
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悍然參拜靖國神社。隨後20多天里,至少有49位中國外交官在海外發聲批評安倍。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台,中國大使公開恰當地表達中國的立場看法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在外交活動的佈局上,新一屆中國領導人更加重視外交的頂層設計。2013年,習近平主席4次出訪,到訪14個國家,出席4次國際峰會。中央政治局常委共12次出訪,足跡遍及亞非歐美33國……
隨著中國領導人的足跡所至,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得到了一次次的理論創新: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正確義利觀、打造命運共同體、中國夢的世界經緯、對周邊國家提出“親、誠、惠、榮”,對非洲國家提出的“真、實、親、誠”。
“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式的機遇觀提倡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與世界分享發展成果。
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到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與東盟“2+7”合作,再到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在多個外交場合,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構想,為地區繁榮與發展繪製藍圖。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外交工作將為中國發展大局服務。“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習近平這一宣示,可以說為今年的中國外交指明瞭方向。
可以預見,中國還將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包括推進中韓、中澳以及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貨物貿易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進一步擴大開放,釋放更多制度紅利。
“中國的發展不是孤立的發展,必須要和周邊國家的利益和命運聯繫在一起。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擁有和平友善的周邊環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表示。
在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的介入更加積極、程度更深,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正為世界貢獻更多公共產品——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促成伊朗核問題第一階段協議簽署,派軍艦為敘利亞化武海運提供護航……
近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剛剛完成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旋風式”訪問。中國外長此行,無疑是中國為推動地區和平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又一例證。
中國還將以建設性態度,繼續推進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同時,堅持正確的義利觀,與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014年,中國將舉辦被稱為亞洲版的“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的亞信峰會,並將時隔13年再做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東道主。
阮宗澤表示,中國將發揮主場外交的優勢,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安全合作發揮積極作用,承擔應有責任,作出新的貢獻。
2013年,中國領導人已經為未來的外交佈局繪製出清晰的“路線圖”,開創了積極有為的新局面。隨著今年中國兩會的召開,中國外交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繼續向世界傳遞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