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普京17日批准啟動了接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律程序。他18日對俄羅斯議會發表講話,稱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神聖領土”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與克里米亞代表簽署了條約。克里米亞的入俄進程比外界預測的更快。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西方當年支持科索沃獨立徹底攪亂了國際法的標準,對於克里米亞“公投”是否合法,俄與西方高度對立。這是整個世界付出的代價。
美國和歐盟都宣布了第一輪針對俄羅斯高官及金融寡頭的制裁,俄方部分人士當即予以嘲笑。這些針對個人的制裁的確只夠表達美歐的態度,是否啟動能夠損害俄羅斯經濟、但又必然自傷的進一步制裁,那才是測量西方遏制俄羅斯決心的真正指標。
普京充分展示了其在維護俄羅斯利益上的堅定性,他給西方和整個世界都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來,普京將會一鼓作氣,在烏克蘭東部等更多地區發動西方所認為的“挑釁性行動”,還是他會表現出靈活和彈性的另一面,這將影響西方對莫斯科戰略意圖的判斷,進而深刻影響它們對普京政權的認識。
奧巴馬對俄羅斯採取戰略遏制行動的手段有限,整個西方目前所做的,大體是對克里米亞閃電般局勢進展的臨時反應。西方習慣了對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的不斷蠶食,但對普京當前尺度的反制始料未及。
普京在克里米亞發動反擊,重挫西方自冷戰結束以來不斷東擴的攻勢,俄羅斯與西方的戰略邊界正被重新畫出。由於西方東擴的陣線拉得太長,又遇經濟危機,有了強弩之末的乏力,而不斷受到擠壓的俄羅斯借助經濟回升積蓄了反彈的力量,莫斯科因此有了當前的主動。
然而俄的力量畢竟有限,它既無蘇聯的國力,又無華約的盟助,如果西方最終下決心同它開展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那麼莫斯科將遭遇的挑戰,會比華盛頓和歐洲面臨的考驗更嚴峻。
經濟制裁將導致雙輸局面,但西方的總經濟規模十幾倍於俄羅斯,它們可以在美國的組織下分散壓力,而俄羅斯卻不得不獨擔。雙方對這場鬥爭的投入和痛感都是不對稱的,西方如果以冷戰時期的意志對付普京,那麼它們還是能夠形成一定殺傷力的。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社會的穩定並非絕對可控。俄民眾這些年嘗到油價攀升帶動經濟復甦的甜頭,習慣了與西方自由交流的寬鬆,克里米亞危機可以一時刺激民族主義,但現代社會的民族主義都有一定的泡沫,如果國家的強硬外交導致民眾生活水平的下降,政府最終將失去支持。
普京現在處於國內支持的巔峰,這使他擁有了靈活使用策略的更多空間。莫斯科教訓了西方支持的“顔色革命”模式和它的追隨者們,迫使西方重新考慮烏克蘭應在歐洲扮演的角色,普京及時把控節奏,給西方留下體面退縮的空間,這應是俄羅斯利益最大化的首選。
西方已經意識到在克里米亞輸定了,莫斯科接下來應盡最大努力避免克里米亞出現交火和流血。它同時應意識到,如果克里米亞模式在烏東部重演,西方的反應將比它們在克里米亞表現出來的更強烈,也會更實質。
美國和歐盟應就烏克蘭的戰略地位與克里姆林宮認真談判,目前西方已經有烏克蘭應當保持“中立”的反思,這說明克里米亞帶來的衝擊已經夠西方消化一陣子。
克里米亞這一幕帶來歐洲的劇烈震動,它有可能是莫斯科的一個勝利,但也可能僅僅是俄與西方漫長對抗的開始。俄與西方注定充滿糾葛,但保持雙方摩擦的低烈度符合莫斯科的長遠利益。普京的團隊大概早已對此了然於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