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1日電/普亭的支持度或許扶搖直上,但是俄國的股匯市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CNNMoney報道,投資人開始從俄國撤資,是因為擔憂該國併吞克里米亞的行為將引發西方的經濟制裁。此外,俄國的舉動只是拖累自身經濟,畢竟克里米亞只有一個海軍基地以及較暖的氣候可以提供。
換句話說,失去克里米亞對烏克蘭及西方來說,並不是個太大的損失,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們不必期待歐美會頒布什麼強烈影響貿易及資金流向的措施,儘管歐美領袖話說的很滿。
據今日新聞網援引報道,以下是三個歐美不會大舉制裁俄國的原因。
1.克里米亞的被併吞,讓西方在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影響更大。
西方想要拉攏烏克蘭,是這次危機的成因。歐亞集團分析師 Mujtaba Rahman 表示,歐盟及新烏克蘭政府有新的協定,指向烏克蘭最後加入歐盟,這比任何經濟制裁的威力都還要大。
“退一步來看,整齣戲的重點在於烏克蘭將加入歐盟,或是莫斯科是否甘願放它入西方,而歐洲很明顯的希望加入歐盟一事發生。而現在克里米亞投向俄國懷抱,這讓俄國在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勢力降低。能夠影響烏國政局的百萬親俄人士,其影響力現在已消失。這讓基輔有很大機會有個親西方的總統。”Rahman表示。
2.強力制裁對於西方的傷害,並不亞於對俄國的傷害。
拉脫維亞經濟學 家Andris Strazds 指出,俄國經濟體對於出口油品至歐洲依賴甚深。這可能讓人以為歐洲對俄國有優勢,事實上傷害是兩面的。
西方對俄國油品的禁運,將導致油價大幅度上揚。此外,有許多歐洲國家也對俄國的天然氣仰賴甚深。除了能源外,德國及其他許多歐盟企業也與俄國牽連甚深,這些都會受到制裁影響。除了貿易外,歐洲及俄國企業也有許多其他投資會受到影響。
歐美對於俄國能採用政治手段,因此要他們施行經濟手段自傷有點不大可能。
3.制裁通常沒什麼用。
制裁並不是常收到成效。根據芝加哥大學政治學者 Robert Pape 橫跨1914-1990年的研究,發現 115 次制裁中,僅有5次達成原先的目標。事實上制裁會讓被制裁國群情激憤,更加擁護原先遭到引來制裁的舉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