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3月22日,家住西安城南的公務員李應(化名)送走了來西安度假的老同學,李應感覺老同學來的這幾天,自己“受了刺激”:畢業分別快10年,當年的上鋪同學已是金融界新秀,而下鋪的自己依舊是名普通公務員,自己挖空心思為這位“睡在上鋪的兄弟”準備的人家當年最愛的菠蘿,遭到“嫌棄”,宴請時也被人家搶著買單,這讓李應很受傷。(3月25日《華商報》)
這則新聞的真正看點,不是同學關係的世俗化、庸俗化,也不是社會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的泛濫以及成功觀的異化,而是公務員的小心肝怎麼會如此空虛脆弱、如此容易“受刺激”?
社會攀比、炫富之風早已不是一天兩天了,有人不嫌俗氣高調炫富也無可厚非,你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可以投之以鄙視的眼神,完全沒有必要“很受傷”,否則只能是庸人自擾。至於說想換工作,未免有點誇張了。光看到昔日同窗風光闊綽的一面,沒看到人家憑本事掙錢、辛苦艱難的創業過程,就想辭職掙大錢,未免過於幼稚。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是社會最基本的事實,學會接受這種事實也是判斷每個人是否成熟的基本標準。否則,生活談何幸福?金融界新秀可以在普通公務員面前炫富,在金融界大亨面前也會相形見絀。同樣,普通公務員在炫富的同學面前“受刺激”,在普通企業職員面前不也是顯得“高人一等”?問題是,我們不能這樣去簡單攀比。
如果這種濃厚的攀比觀念存在於普通人身上尚無大礙,但存在於公務員身上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選擇了公務員這一職業,就要斷絕發財的念想,這是重複了無數遍的基本社會常識和政治倫理,公務員應該有這種心理準備,不至於在低俗的炫富面前心理失衡。
更可怕的是,如果這種人手中有了權力,會不會以權謀私攫取利益,讓人擔心。事實證明,沒有哪個官員是生來就有腐敗基因的,也沒有哪個官員是在短期內突然腐化變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務員必須自始至終警惕自己的發財念想,否則就可能走上不歸路。因此,一個攀比觀念、物質欲望非常強烈的人,似乎不適合當公務員,更不宜為官。
所以,如果這個公務員真的僅僅因為同窗炫富就想換工作,那麼,請盡早離開公務員隊伍,去外面尋找自己想要的空間,這於公於私都有利。不然,以後“受刺激”的時候恐怕還很多呢。
(作者:陳廣江 來源:燕趙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