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方面,兩岸即將展開對話談判,範圍必定涵蓋廣泛但須要突出重點。記得“習連會”時習近平有一段溫情脈脈的談話可看作為兩岸怎樣舉行對話點出了玄機,是促進兩岸政治談判相向而行的樣板。例如他說:“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兩岸是一家”,“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特定的心態。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我們“將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雲雲。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台灣方面之所以不肯與大陸進行接觸,一個重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怕被“矮化”,因此處處要“對等”,事事要“協商”,會議要“共同舉持”,走路要並排比肩。現在,中共的黨總書記表態了,用“尊重”二字強調對待台灣同胞的態度,讓對方先吃下對等的“寬心丸”。這就加強了兩岸政治對話的溫暖氣息,有利於討論問題在和氣融洽狀況中容易達成一致。這就是促進兩岸互動相向而行的一種努力。
兩岸的政治還存在一個重點就是反對台獨的問題。兩岸民眾希望兩岸當局和國、共兩黨攜手反獨,這也是一個事關相向而行的問題。在“習連會”上,連戰也積極回應了習近平。連戰說:“大陸與台灣的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在‘一中框架’下,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和平的政治環境帶來更豐富的和平紅利。”這番表態在他回到島內時據說受到了馬英九的贊成與褒獎。顯然,連戰的回應一方面擁護“一中框架”,另一方面是表明與大陸一道共同反獨促統的決心。他說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那麼當然就是一個國家的內部關係,──這是反獨;支持在“一中框架”下持續改善兩岸關係,──這是促統。國共兩執政黨的重要領導人一唱一合地說出上述話,既表明相向而行的一致性,又加強了語氣,令人印象深刻。
在經濟方面,兩岸相向而行地推動融合可以說已經進行很久了。從2008年馬英九上台當台灣地區領導人開始,兩岸成立專門機構討論經貿交流及金融融合的問題,至今簽訂了十九項協議,成就有目共睹。因為台灣經濟規模小,缺乏資源,市場也小,大陸方面就讓利,讓所謂改革的紅利給台方。最近島內鬧得轟轟烈烈的有關“兩岸服貿協議”之事,很大程度上與台灣學生受到了某些人的操縱與抹黑“兩岸服貿協議”有關。其實,“兩岸服貿協議”已經商討了很久,都是兩岸的經濟專家學者在進行。之所以長時間討論這個協議沒有敲定,原因就是反覆考慮雙方利益與權衡可行性。特別是大陸方面,極大地照顧了台灣方面。實際看,台灣現在的經濟水準與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要比大陸民眾要高出許多,但大陸開放台灣人民來大陸就業已經很久了,大陸人民並沒有上街鬧事。馬英九在23日說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全是為了台灣經濟的未來。服貿協議不通過,將影響台灣的信用、兩岸關係與台灣經貿自由化”等語,就是想讓學生們不要鬧了,“兩岸服貿協議”不通過,台灣是自找苦吃,被邊緣化自作自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