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記者在專訪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義虎。(記者 周雨曦攝) |
記者:反服貿運動對兩岸關係有怎樣的消極影響?
李義虎:服貿協議是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經過多次談判達成的,其中已有對相關內容、條款的妥協、折衝,從項目上來看大陸讓的方面多一些,其實這是對台灣經濟、兩岸經濟的發展都有好處的。服貿協議應該是ECFA 框架下後續的一個重要安排,是順延邏輯的正常延續。其實,現在台灣的服務業比大陸要有優勢,簽這樣的協議大陸讓利又多,對台灣是必有好處的,但它為何懼怕呢?這反映出在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之下,台灣有些人產生出的一種不自信,總是擔心在大陸崛起的情況下,台灣被矮化、被統戰、被蠶食。但現在是全球化和區域整合都在加強的時期,其他經濟體都在紛紛採取主動作為去加入到這些過程中。比如,從政治方面講,中日關係不好,韓日關係也不好,但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還是一直在推動,去年副部長級、局長級的談判一直在進行。
區域整合的發展態勢就是如此,誰也不能自外於其中,台灣的反服貿運動會引起別人對它的看法,就是一種“自我的邊緣化”、“經濟孤立主義”,反映出在區域整合強勁趨勢之下和全球化發展的態勢之下,台灣部分人士的很不自信。近年來,兩岸的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和熱絡,每年的經貿額都大幅度的攀升,去年已經達到了1972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經貿關係必定要向前發展,這不是人為所能夠阻止的。
現在,我們也逐漸看出,反服貿運動背後已閃現民進黨操弄的影子,這就使得學生運動純真的一面容易失焦。這幾年,台灣有不少公民運動,但這次學潮背後,我們還是看到民進黨自身反服貿的圖騰在運動中時隱時現。雖然說這次運動要超越政黨政治的因素,但其中還是有一些無法梳理的關係的。當年,李登輝採取的還是一個“戒急用忍”的政策性阻礙,但現在是用一種群眾運動式的堵絕,其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自傷台灣經濟,對台灣的前途也是很不利的。
記者:服貿協議若不通過,台灣是否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李義虎:從總體上來講,兩岸服貿協議若不通過,對台灣在區域整合中的地位很不利,跟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途徑更難尋找。實際上講,美國設置的TPP的門檻是很高的,而且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加入的過程,而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其他的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韓國、東盟都主動加強和大陸的經濟合作與聯繫,只有台灣自外於此。
當然,台灣的反服貿運動有政治因素在內,害怕簽了服貿協議之後台灣就被大陸拴住了,害怕大陸“以商圍政”的策略奏效,但這都是有些多餘的考慮,把一些政治問題無限上綱了。經貿歸經貿,政治歸政治,雖然說在短時間之內會有一些類似反服貿運動的干擾,對兩岸經貿關係產生一定影響,但從大的態勢來講,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對台灣的經濟和民生都是有利的。如果反服貿運動之後,大家沉澱一下,反覆比較,仔細考慮,再好好看看服貿協議文本本身,回歸真實,就可能明白一些真的道理。而且,人們還是要明白,兩岸經濟關係還會按照它自身的、內在的規律去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