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在布魯塞爾美術宮發表關於美歐關係的演講時表示,烏克蘭危機只是一場自決和強權的衝突,並不會成為另一場全球鬥爭的開端。“這並不是另一場冷戰。”他說,“畢竟,俄羅斯不同於蘇聯,它並沒有領導任何國際集團,也沒有主導全球意識形態。”
但是,在美國《華盛頓郵報》昨日的一篇評論文章中,俄裔美國記者瑪莎•格森卻指出,普京對此肯定不敢苟同,她認為,在過去兩年中,一套新的意識形態正在克里姆林宮逐漸形成,通過國營電視台的電波,該意識形態也在俄羅斯境內不斷得到傳播,並已逐漸成為俄羅斯的國家理念及其日漸進取、活躍國際姿態的背後驅動——俄羅斯正重新成為反西方陣營的領導者。
作者指出,普京早在去年底於國家杜馬發表的一次演講中就已明確表明了這一思想。她說,與過去13年的務實表態不同,普京這次演講表達了俄羅斯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的願景,也填補了民眾自蘇聯解體以來巨大的身份缺失感。
普京在這次演講中表示,俄羅斯沒有“建立全球或地區霸權”的超級大國野心,但“將致力成為領導者”。而在解釋這個新身份的主張及其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時,普京說,“對俄羅斯這樣一個國家而言,這是完全客觀和可以理解的。我們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不同民族在俄羅斯相互融合,共同生活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之下。”普京也在演講中將俄羅斯的生活態度與西方國家作出鮮明對比,其中,“所謂的寬容(so-called tolerance)”是其眼中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徵。
但作者認為,在普京看來,這種所謂的寬容實際上卻是一種道德滑波(a slide into immorality),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支持同性戀。作者說,這也是為什麼普京會在演講中以“荒蕪和絕育(neutered and barren)”來形容這種寬容的原因。
作者繼續援引普京在演講中的話說,很多國家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正在今天發生變化,民族傳統及文化差異也在同時消失或淡化。普京說,當今社會不僅需要認可每個人自由享有意識形態、政治理念及隱私安全的權利,也要毫無異議地接受善與惡的相持、概念與本意的相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