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美國《僑報》3月31日載文《警惕春江水暖“樓”先知》,摘要如下:
以“驢肉火燒”聞名的河北保定,近日以“一天一個價”的炒房奇觀驚到了外界。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各地投資客蜂擁入保定,“東南西北分不清,盡快下手炒了再說”,買下整層樓的大單不在少數,還有的轉手賣出淨賺一筆,熱度和節奏令房產銷售都凌亂了。
保定樓市的喧鬧自是因為“作為政治副中心首選地”的議題持續發酵。春江水暖“樓”先知,距北京直線距離140公里的保定就這樣火了。
保定經濟之“水”到底有多暖?且不說“副中心”傳言尚沒有最高當局的確認,連“承接北京部分功能”之說,目前也只屬於河北自身的規劃,未得到北京的呼應。即便北京的確有部分事業機構要遷到保定,員工家庭的重心依舊在北京,安家保定並不現實,購房動力微弱。僅憑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就砸下重金,卻不考慮“規劃”從概念到政策再到具體落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充滿了變數和風險。
這種誤趟“渾水”的例子,在中國城市大躍進的過程中時有發生。上世紀90年代,在海南新設省級經濟特區的吸引下,房地產項目遍地開花,但由於規劃缺位、監管不足,炒地皮、炒項目、炒樓花泛濫,產生了災難性的房地產泡沫,留下一堆爛尾樓。在中國近年房地產暴利的刺激下,鄂爾多斯耗資50億元在一片荒漠中建起一座新城,不料成了無人居住的“鬼城”。
保定的結局會怎樣?部分投資客的炒房行為,加上媒體的傳播放大效應,會吸引更多不知深淺的人盲目投入炒房行列,從而製造出一波虛假繁榮。據介紹,保定近年擴張迅速,周邊農村的地被征之後,回遷戶手裡都有數套房子,地產項目開盤後,面向當地人很難賣得動,眼前的炒房奇觀,或是開發商欲借京津冀一體化炒一把。哪些人得利,哪些人擔負風險,一目了然。
據業界人士分析,決定某區域未來房價的重要因素,在於其所占有基本資源的豐裕性和特殊資源的稀缺性,比如說教育、醫療、水資源等。而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保定在上述資源方面並不占優勢,如果僅靠著京津冀一體化政策的東風,經濟能否“火”起來?恐怕培育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這種時間成本,正是心急的投資客等不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