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北京 自由職業)
看了中評社快評《如何對“三月學潮”作定性分析?》,感到文章對這次三月學潮的定性分析有待商榷。如果對這次運動沒有一個準確的定性,兩岸社會各界就無法正確地對學運進行總結,更無法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這次學運的主導者是泛綠的學生。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都先後參加過綠營組織的青年活動,林本人還親口講這他主張台灣獨立。但是在學運中,他們並沒有直接喊出反中、台獨的口號,他們主打的是服貿談判、審議的程序瑕疵,或者是服貿會導致台灣失業、物價飛漲等後果。一方面,他們可能是為了掩飾綠的色彩,營造中立色彩;另一方面,他們也是為了讓運動與民進黨的目標區隔開來,以至於在目前的運動中,民進黨的天王們并沒有從中得到直接的好處。
從參與者的動員過程也可看出這一點。本次學運動員來的人大多是由學運自己的系統調動而來,調動的速度快,成本低,凝聚力強,而民進黨自己動員來的群眾往往是晃半天就上遊覽車回家了。不喊台獨動員來的人更多,喊台獨反而沒有人來,這恰恰說明運動的本質不是台獨。
筆者認為,太陽花學運的本質是泛綠主導的反對無能、武斷政府的社會運動。引發學運的因素包括:
一,馬英九的偏右的社會經濟政策,執政6年來的社會福利比扁政府還要差。
二,在民調滿意度長期低迷的情況下發動馬王政爭,手法粗糙,不計後果。
三,馬英九一貫小圈子決策,大權獨攬。馬就任總統以來,踢開新黨、親民黨等泛藍友黨,采用收編友黨人才的方法把友黨的立委、議員掏空,完全認識不到友黨存在的認識價值和統戰價值。
四,妒賢嫉能,不願意任用宋楚瑜、郁慕明、謝長廷、許信良等非國民黨精英。試想,謝、許二人的水平和影響力比賴幸媛高出百倍,但馬卻不敢運用他們的長處(憲法各表顯然比九二共識更具成長性)。
另一個間接原因是,馬不敢理直氣壯地堅持一個中國,只是權宜地聲稱不統不獨不武,像個小偷一樣隱藏自己對兩岸終局安排的想法,沿用李、扁時期的台獨教科書,自己放棄了爭取青年人的機會。這種惡果在於,當學運領袖號召反服貿的時候,其中隱含的反中邏輯就在極大程度上迎合了泛綠青年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