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日電/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文章說,一開始就震撼台灣內外的三月太陽花學運,不管未來何時結束,不管未來如何結束,都必然標誌著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的到來。不是因為凱道上的五十萬黑衫軍,也不是因為長期攻佔“立法院”和一度攻進“行政院”,而是因為這個運動蘊藏著無限的歷史動能。
不同於一九九0年的野百合,也不同於二00六年的紅衫軍。雖然以學運的形式出現,野百合只是一九七0年代的民主運動的餘波;它只幫助實現了一九七0年代的運動目標。雖然以反貪的名義號召,紅衫軍只是變調的藍綠對抗;它最終只促成了馬英九的上台以及陳水扁的坐牢。它們都只是單一目標的歷史事件,而不是波濤壯闊的歷史運動。太陽花運動則是一個偉大的新時代的胎動!
從宏觀視野看這個運動,有遠近不同的層次。
最直接的導火線,當然是兩岸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審議引起的爭議。稍遠一點的燃料,是台灣人民對當今政治菁英和政治體制的不滿和不信任,尤其是對馬英九個人一貫頑抗民意的心態和政策的強烈憤慨。更大更遠的火藥庫,則是台灣人民對包含兩岸關係在內的整體全球化前景的疑懼。摻雜著特殊歷史情結的兩岸關係的新發展更帶來相當普遍的不安。
如果不發生去年九月的整王鬥爭,服貿協議極有可能早已過關。如果不發生張慶忠事件,抗議運動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起來。具有台灣政治文化特色的“立院”民主,雖然有太多讓人詬病的缺點,但是,在王金平院長主持之下,大抵都能把握“服從多數、尊重少數”這項民主議會最基本的運作原則,因而亂而不亂,慢而不癱。“立院”多數黨想要通過的議案,只要社會不強烈反對,很少不獲通過。王金平堅持“黨團協商機制”以及“不動用警察權”,正是為了捍衛最基本的議會民主。如果沒有這種堅持,在街頭運動狂飆的一九九0年代開始民主運作的台灣“立院”,不知早被攻佔幾次!從來不曾真正感受社會脈動、從來不曾真正了解民主真義、從來只想大權獨攬的馬英九,以為可以指揮“立院”黨團在“立院”行使多數暴力,為所欲為,於是點燃了這次學運的導火線。
文章認為,三十年來的台灣歷史發展所取得的最珍貴資產,就是民主。民主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台灣人民不會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民主施暴!
如果馬英九還是這樣的馬英九,比服貿協議更嚴重的問題還多著呢!一直到現在,馬英九曾經真正在意台灣人民對核四不停的極度焦慮嗎?一直到現在,馬英九曾經真正在意年輕世代對前途茫茫的絕望無助嗎?
當然,馬英九絕不是台灣政治的唯一問題!台灣的民主畢竟還處在幼嫩階段。政治體制的無能和無效是台灣一切政經問題的癥結!從現行政治體制產生的政治菁英,很難有充分理解和有效解決重大政經問題的能力。“總統”必須是媒體寵兒,在乎的是被包裝的形象,而不是經檢證的能力。“內閣”和部會首長多數是不具“國會”運作能力的文官和學者。而大多數“國會”議員又只是認真經營地方關係的職業政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