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博鰲觀察》再次攜手全球著名經濟學家菲爾普斯、魏伯樂、陳志武等,與眾企業家進行深入對話。亞洲潛力巨大,具備後發優勢以及創新意願。如果亞洲能夠在這一輪革新與創新的浪潮中把握際遇,實現更多的自主創新,並圍繞革新與創新加強外部合作與內部互聯互通,將有可能使得亞洲再次實現一輪經濟騰飛,甚至實現長久、可持續的亞洲富強夢。
如何激發亞洲的本土創新?何為亞洲的創新路徑?西方兩百年來的創新興衰能為亞洲提供何種借鑒?亞洲各經濟體之間應該如何圍繞革新和創新互聯互通、深化合作?——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延伸的話題。
今年,《博鰲觀察》再次攜手全球著名經濟學家菲爾普斯、魏伯樂、陳志武等,與眾企業家進行深入對話,解析亞洲的創新難題,為亞洲企業的創新尋求實現途徑,推動亞洲各國、地區政府於政策層面對創新給予持久鼓勵和促進。
今年"六問"的核心議題為"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我們將從如下幾個方面給予關注:
社會創新與中國的機會 social innovation
這是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正在興起的一個創新方向——以創新優化整合社會資源,解決社會問題,實現商業價值、社會價值雙豐收。尤其體現於環保、能源、教育、公共服務領域。
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與自我創新
創新離不開企業家的自我創新,這其中的內核是企業家精神的創新、企業家思維的創新。"創新"這個略顯抽象的詞匯如何改變企業家的思維,如何與企業的具體經營、管理、技術、產品等產生密切的結合,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創新:西方經驗與中國路徑
幫助中國企業家借鑒西方教訓、學習西方經驗,做符合本土特色的創新。
創新:亞洲的語境、路徑與夢想
創新,不僅是產品和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創新,堅持改革就是創新。這是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明確路徑。全世界都在關注亞洲各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如何用壯士斷腕的決心繼續推進改革,以制度創新的勇氣實現經濟奇跡"第二季"。
(來源:博鼇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