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民介紹,這些年,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拜訪岳麓書院,他們中很多都留下了墨寶。如,胡耀邦題寫了‘尊重知識’,朱鎔基題寫了‘千年學府’。”參觀完講堂,胡錦濤婉拒題詞。朱漢民趕緊說:“那能不能請您簽名?”胡錦濤答應了,用傳統的筆墨在宣紙上簽下名字。
參觀結束,聞訊而來的學生們聚集在門口歡呼、鼓掌。原本要離開的胡錦濤,返身向學生們微笑招手。
記者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岳麓書院自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創辦以來,文脈不絕。1012年,周式出任山長,辦學成績卓著,使其聞名天下。他拒絕了國子監主簿的官職,堅持回岳麓書院執教,宋真宗為其精神感動,特賜“岳麓書院”匾額,至今仍懸掛在書院正門。
近代以來,岳麓書院在1903年至1926年之間的20多年裡,發生了“岳麓書院——湖南高等學堂——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湖南大學”的更替,完成了從古代書院到現代大學的變革。然而,在“文革”期間,岳麓書院只剩殘垣斷壁,幾成廢墟。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湖南大學對其著手修復。朱漢民自1995年主持院務至今,恢復了岳麓書院的教學和學術研究功能,作為湖南大學的一部分,岳麓書院現在擁有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並建立博士後流動站。
朱漢民說:“我們要把以書院為代表的傳統教育體系和以大學為代表的現代高等教育體制打通。在此基礎上,岳麓書院依然保持著自身特點:一是教學和學術研究方向主要圍繞傳統國學;二是從本科開始就是導師制,導師除了指點學問,也教導做人;三是得益於岳麓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課堂經常設在名山大川之中,這也是傳統書院的特色。”
除常規教學外,岳麓書院還十分重視文化傳播,邀請過余光中、李學勤、李澤厚、杜維民等學者前來講學。2013年,書院成立了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定期舉辦國學講堂,並編印了相關教材,如《中國傳統文化導論》、《易經講演錄》等。朱漢民說:“書院計劃把‘十三經’中的每一本都編寫一本著述,讓國學走出書齋,普及到全社會。”
朱漢民說:“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作為傳統學術重鎮的岳麓書院能夠延續辦學到今天,正是中華悠久文化的一個象徵。我們應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態度,重新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岳麓書院不僅要培養人才、從事國學研究,更要為中華文化傳承復興作出貢獻——這是岳麓書院最重要的使命。”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