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驚覺網絡的影響力後,網民熱情大漲,網絡監督成為一種常規化監督手段。從博客舉報山西婁煩潰壩瞞報事件,到論壇發帖披露江西省新餘市 “出國考察門”,再到微博曝光“表哥”,揭露“房叔”……中國網民將聊天、娛樂的工具,改造成了參與政治的渠道。
“網民意見改變著政府的議程設置,影響國家層面和各級政府的決策。黨政領導幹部應該適應互聯網發展。” 褚鬆燕說。面對巨大的網絡政治需求,中國政府適時“觸網”。
1999年1月,“政府上網工程”發起,中國政府信息化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
2006年3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印發《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同年,“我有問題問總理”上線,“民意直達高層直通車”開設,至今仍是民意匯集之地。
當移動互聯網成大趨勢時,政務微博紛紛開通。據統計,截至2013年,全國政務微博賬號數量超過25萬個,黨政幹部微博賬號7萬多個;政務微信總數超3000個。
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黃澄清向本報表示,隨著官民網絡互動的頻繁,官員認識到互聯網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未來互聯網作為我國現代化治理的重要形式,在了解社情民意、政府決策等方面作用顯著。
一條攪動傳統產業的“鮎魚”
上世紀90年代末,越來越多人註冊QQ致使其服務器不足,馬化騰一邊蹭著別人的機房,一邊尋思著將QQ多賣給幾家代理商。“這小東西還要100萬?”“誰吃飽了撐的在網上聊天?有時間電腦五筆打字,還不如直接打電話。”投資者毫不客氣地質疑道。“互聯網在未來肯定會成為一種潮流。”馬化騰義正言辭地說道。談判不歡而散,馬化騰決定自力更生。
嘲笑者絕對想不到,2000年同時在線人數還僅僅是10萬的QQ,2014年4月11日已突破2億,而馬化騰所領導的騰訊,市值已突破1000億元。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互聯網行業的一大特點是主角年輕化,進入行業財富榜前十名的人不靠老子,不靠刀子,不靠裙子,完全是陽光致富。
中國互聯網這20年,承載著首批互聯網青年才俊的陽光創業理想。1994年5月,古永鏘從斯坦福商學院畢業,決定搬回北京,留在矽穀的同學都覺得他是瘋了。而今已是優酷網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的他,回望那段歷史後笑言:“20年以後,中國依然是我的大本營。”1996年,32歲的張朝陽創辦了“愛特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997年,26歲的丁磊創辦網易;1998年,31歲的王志東成立新浪網;1999年,35歲的馬雲在杭州創辦了阿裡巴巴網站;2000年,32歲的李彥宏回國創建了百度公司。這一批互聯網企業的誕生占據了中國互聯網版圖的大半江山,也開啟了互聯網行業的“西學東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