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三公支出標準制定 應該有公眾參與
對話人: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蔣洪
北青報:此前公布三公,不少部門都會把出國團組的數量、人次,以及部門有多少輛車,這一年新買了多少輛車都公布出來。今年公布這些信息的部門少了很多,您怎麼看這個現象?
蔣洪:根據我的了解,以前公布這些信息的部門也不多,因此我還不能說這是不是一種退步。但確實在一些預算中,由於信息缺乏,導致公眾沒有依據去判斷預算是否合理,比如這個部門有多少人,這份預算包括了哪些子部門等。
北青報:從數據上來看,今年的三公經費下降了大約10%,但似乎各地還是不斷出現大吃大喝的問題。
蔣洪:最近一段時間,從上到下採取了一些措施,短期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能否堅持下去,我們還要拭目以待。吃吃喝喝這種現象,跟現在的制度運行方式有關係。因為我們是從上到下來分配資源的。
北青報:那您認為,三公經費減少有實際意義嗎?或者說,三公經費是不是越少越好?
蔣洪:老百姓並不是反對三公經費,而是反對三公支出中過度的、不必要的支出。必要的支出大家是可以理解的,雖然它表現為吃吃喝喝這種形式,但工作餐這種還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涉及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三公消費,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過度的。有些人可能覺得一頓飯3000塊已經很節儉了,不算多,但老百姓可能覺得很過分。
北青報:這似乎不太好判斷。
蔣洪:問題在於合理的標準如何制定。生活水平差的人可能標準就低一些,生活水平高的人標準就高一些,應該有公開的討論。這也是管理預算的重要問題。不僅是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要有民主決策、要有公眾參與,從制定支出標準這兒開始,就要有民主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