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及島內其他“台獨”勢力十分清楚: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近在咫尺的台灣越來越無法擺脫“大陸因素”,兩岸經貿關係日益深化,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日益加深,台灣跟大陸抗衡的籌碼越來越少,實現“台獨”的機會與可能性也就越來越渺茫。正如此次學運“現場教練”之一的台清華大學副教授的姚人多曾經所言:“‘台獨建國’已經失去主流市場,說服大多數人民相信可以‘獨立’的時代過去了”。民進黨等“台獨”勢力正是懷惴著這種焦慮與不安,才不分清紅皂白、利弊是非,“逢大陸必反”、“逢兩岸交流必反”。馬英九4月12日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狠批“逢大陸必反”時表示:台灣與大陸一談起貿易,就被說成是“出賣台灣”、“犧牲主權”。“只要一碰到大陸,什麼事都走樣”。
事實上,此次運動從“反對黑箱服貿”開始,很快就被民進黨及其他一些“台獨”團體操弄成一次“台獨”大表演。3月18日,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後,場外分成三股勢力,學生固守“立法院”北邊的青島東路,民進黨在南邊的濟南路,以“公投護台灣聯盟”為主的獨派團體在“立法院”大門的中山南路。“公投護台灣聯盟”公然在“立法院”大門口前掛起“台灣獨立”的標語,要求“全民制憲”、解散“國會”。3月30日,曾公開宣稱“我主張台灣獨立”的“學運領袖”林飛帆在凱道演講時說:“反服貿行動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之間,做了新的定義,他們告訴政府,台灣的未來屬於全台灣2300萬台灣人民,台灣的未來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同時,“學運領袖”還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先立法、再審議”、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退回服貿”等四項訴求,並明確要求要通過民進黨版所謂“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該版本明目張膽地將“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的“台獨”主張塞入其中,企圖以監督之名讓“兩國論”合法化。4月7日,林飛帆、陳為廷在活動退場的聲明中再次嚴詞抨擊馬當局“賣台”,並強調“台灣人才是島嶼的主人,不願意接受中國的擺布”。
綜觀整個運動訴求與主張的變化,從最初的“反黑箱”、“反服貿”,進而過渡到“反馬當局”、“反憲政體制”、“反大陸”,要求“先立法、後審議”,最後升級為公然主張“台灣獨立”、“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層層遞進,步步升級,最終與民進黨等“台獨”勢力的政策主張無縫對接。
至此,事實已經很清楚:此次運動本質上不過是一次以“反服貿”為借口的“台獨”躁動。正如台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忠山所言:這一次的學運,表面上看是“反服貿黑箱和反服貿”的內容,但這兩個因素不足以構成這麼大的學運。從理性來講,服貿對台灣是利多,結果被說成“賣台”。基本上,這兩個因素都構不成正當性。能夠發生成這麼大的運動,主要是“台獨”勢力擔心台灣與大陸越走越近,對大陸的依賴越來越大,所以不得不在這樣的時刻發起這樣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