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國立空中大學教師沈淑惠(中評社 王永雪攝) |
中評社天津4月20日電(記者 王永雪)“第六屆兩岸經貿論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實踐與理論創新”於4月19日在天津召開,在第四階段的討論上,台灣空中大學教師沈淑惠表示,ECFA的簽訂為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但亦對島內經濟及金融發展的影響至深且巨,同時也對未來經濟前景及金融業發展的衝擊很大,唯利弊得失亦一併呈現,台灣政府必須慎重考量朝野爭議所可能帶來的政治效應與經濟問題。
沈淑惠指出,台灣基於海島型經濟特性及後續經濟發展之考量而簽訂ECFA,在後ECFA時期,政府可藉由落實並善用ECFA機制,促進台灣經濟在國際貿易整合的進一步發展,更可進一步推展台灣內部法制的自我革新,努力提升經商環境,以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來台投資,若後ECFA時代的早收清單可以具體落實,則台灣的“黃金十年”之全球發展策略應是指日可待。
台灣基於經濟考量,以及大陸政府全力支持ECFA的前提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定有其必要性,不宜因為少數政治性的杯葛,而忽略多數人民的權益。ECFA初期對台灣產業影響利大於弊,但必須考量其後續可能產生的政經環境之衝擊。
沈淑惠認為,兩岸在簽署ECFA的過程中,台灣內部的爭議不斷,反對者認為簽訂ECFA將使得台灣成為中國大陸經濟附庸,雖然大部分的認同者認為,兩岸ECFA只是純粹的經濟合作協議,不應過於憂慮;然而,政府在推動此一政策的過程,引發的不只是對台灣經濟是否有利的爭辯,挑起的還可能是台灣最敏感的統獨議題,並直接影響產業界的經濟協議;唯國家政治的和諧,經濟的長遠發展,仍有待朝野的相互合作與支持,政府也必須慎重考量這些爭議性所可能帶來的政經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