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國禮炮兵在天安門廣場鳴放禮炮,迎接外賓訪華。 |
視祖國榮譽高於一切,視禮炮事業重於生命。4月24日下午,共和國禮炮部隊官兵圓滿完成第641次外賓訪華迎賓鳴放禮炮任務。
下午15時30分,記者在任務現場看到,8門迎賓禮炮在天安門廣場中軸線呈“一”字形依次排開。24名禮炮兵迅速調炮位、排炮彈,進入炮位整裝待命。“每次迎接外賓,都能看到五星紅旗與來訪國的國旗並排懸掛在天安門前的燈柱上,最讓我感到光榮和自豪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正在調試禮炮的班長李天祥說到。16時30分,隨著指揮員“就炮”的一聲口令,各炮手迅速就位,呈單腿半跪姿,目視前方。一整套動作乾淨利落、堪稱完美。然而,為了確保鳴放任務的“萬無一失”,禮炮兵在平時訓練中卻要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據了解,在執行任務中,禮炮鳴放有四個標準:鳴放必須要與國歌聲同步;(就是國歌聲起炮聲響,國歌聲停炮聲停。)響數必須準確;(按照國際慣例,迎接外國元首來訪鳴禮炮21響,迎接外國政府首腦來訪鳴禮炮19響。)響聲必須在同一點上;(8門迎賓禮炮,交替鳴放,兩門炮為一響,必須同時鳴響。)禮炮兵必須形象一流,動作規範。(每名炮手身高必須在1.85米,五官端正,還要經過嚴格政治考核和訓練考核才能成為炮手。)為了達到這四條標準,禮炮兵有著自己的“訓練方式”,每門禮炮是由三名炮手進行操作,一炮手負責開栓,二炮手負責裝填,三炮手負責遞彈,3個動作要求必須在3秒內一次性連貫完成。為了達到動作的整齊劃一, 24名炮手在每天的訓練中,要在5米距離的炮位往返跑動5公里,跪立上千次,開栓、遞彈、裝填上千次。無論是酷暑難耐,還是天寒地凍,一代代禮炮兵在鋼鐵構造的炮體上灑下了無盡的汗水,從未間斷。“禮炮鳴放是國家行為,我們禮炮兵可以稱得上是共和國外交活動的見證人,禮炮兵要做‘形象大使’,禮炮中隊要做禮儀戰線上的‘國家隊’!”這是支隊長史國勇對禮炮兵的希望和期勉。
17時05分,當兩國領導人在軍樂聲中沿著紅地毯走上檢閱台的一刻,第一聲禮炮準時鳴響。伴著雄壯的國歌聲,隆隆的禮炮聲回蕩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 17時10分48秒,當第21響禮炮鳴響之後,迎賓鳴放任務圓滿結束。禮炮兵們以精准的動作和良好的形象,展示了我國禮儀之邦的風範。(來源:騰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