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專家:日本軍國主義會卷土重來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7 00:07:09


 
  其次,甲午戰爭後,日本國內出現鄙視中國的思潮,極端民族主義蔓延,這股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又為新的侵略戰爭提供了輿論支持。甲午戰爭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海軍規模均在日本之上,日本並沒有取勝中國的把握,其國內不乏反戰之聲。然而,隨著日軍的節節勝利,日本國內幾乎一致支持戰爭,包括曾經反戰的民粹主義、平民主義知識分子。德富蘇峰在《日本國民的膨脹性》中提出,將來日本幾百年的歷史,是膨脹的歷史。日本國土擁擠,應該乘此機會膨脹日本。日本的報刊雜誌等平面媒體紛紛鼓吹,通過這次戰爭“日本聳立於東亞之一隅,雄飛於世界萬國”,要征服中國,由天皇統治中國。甚至日本著名和平主義者也聲稱:“我們堅信日清戰爭我方是正義之戰。此義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義,而是倫理上的義。……我人是為永久和平而戰,上天會同情我在此正義之戰中犧牲的將士。日本國民還從未有過實現此等崇高目標的行動,我們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福澤諭吉則認為甲午戰爭是“謀求文明開化進步者與妨礙文明開化進步者之間的戰爭”,煽動國民的戰爭情緒。還有人認為甲午戰爭是日本“為明治維新的理想,為寶貴的古典文化遺產,為整個亞洲的復興之和平理想而戰”。為了支持戰爭,福澤諭吉等發起軍費捐款運動,在《時事新報》上刊登“表誠義金”的募捐廣告,並帶頭捐款1萬日元支持戰爭,而當時日本全國捐款在萬元以上的只有5人。
 
  甲午戰爭一掃日本對中國的“敬畏”之心,代之以鄙視、蔑視,甚至連小孩遊戲時都唱“支那佬,拖辮子,打敗仗,逃跑了,躲進山裡不敢出來”的輕侮中國人的歌謠。日本國內出現大量神化天皇、讚美戰爭、歌頌軍國主義的小說、詩歌、歌曲、漫畫等作品,鼓吹日本取得勝利靠的是英明的天皇,靠的是忠於天皇的軍隊。日本軍人在戰爭中的“英雄”事跡被編進中小學教科書,成為“忠君”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蔓延在日本社會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為新的擴張侵略提供了輿論支持。
 
  最後,甲午戰爭加劇了列強在東亞的新一輪爭奪,導致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馬關條約》簽訂後,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俄國以此向清政府提出了新的權利要求。1896年6月,簽訂《中俄密約》,俄國取得了在中國境內修築鐵路、開設銀行等特權。19世紀末,德國、俄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中國領土從北到南幾乎被列強瓜分殆盡。美國結束與西班牙在菲律賓的爭奪後,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與列強實行對華“利益均沾”,中國面臨著自鴉片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民族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