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60週年。幾十年來,這些原則指引著中國對外關係的發展,也對其他國家發展相互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新華社發文表示,歲月流轉,當今的中國與世界都發生了滄桑巨變,特別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對國際關係產生了深刻影響。新形勢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前途和命運如何?觀察人士認為,五項原則不但不會過時,而且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國和世界的良性互動中,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繼續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五項原則澤被中國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4年4月29日,中國與印度發表談判公報,並簽署了《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兩國一致同意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列入公報和協定中,以此作為指導兩國關係的準則。隨後,在中國、印度和緬甸倡導下,這五項原則逐漸成為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專家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需要有外交理念支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以說是中國外交政策中最閃光的部分,是對中國的大國形象的一個極好支撐。
首先,這些原則幫助中國妥善地處理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指出,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包括周邊國家在內的不少國家,對“紅色中國”抱有很深的戒心。周恩來總理提出的這些原則,對減少國際社會的疑慮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對改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發揮了很大作用。
印尼萬隆會議博物館館長托馬斯·斯瑞嘉說,就中國與印尼雙邊關係而言,五項原則已經得到成功運用並提升了兩國關係。
在五項原則基礎上,中國與絕大多數鄰國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其次,五項原則有力推動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贏得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贊同和擁護。
截至2011年7月31日,中國與世界上172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其中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
第三,五項原則幫助中國在國際上樹立了非常正面的形象,推動中國深度融入世界。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參加國際組織的數量接近於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達600多個,是世界各國平均值的1.8倍。
正因為中國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的國際合作之路越走越寬。李明江認為,幾十年來,中國堅持這些原則,實現和平崛起、和平發展,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五項原則利及世界
經歷60載風雨洗禮,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對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五項原則對維護各國主權,特別是弱小國家的主權發揮了重要作用。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前外長阿克拉姆·扎基認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最大意義在於尊重主權平等,而主權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
他解釋說,歷史上大國經常欺負小國,五項原則的提出使主權平等得到尊重,各國享有平等的權利,大國不應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小國。這樣,小國會得到更多尊重,國家之間的民主水準也得以提升。根據五項原則,聯合國賦予所有國家同等的投票權,各國可以平等地在聯合國發聲。
五項原則增進了世界和平。阿富汗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蘭金·達德法爾·斯潘塔認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都有益處。對這些原則的尊重是國與國之間和平相處、相互合作的基礎。
他說:“以武力或其他方式干涉別國內政無法解決任何問題。不論國家大小,都應互相尊重對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