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明知自己的孩子缺乏鍛煉,但“等孩子考上大學再鍛煉也不遲”卻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共同想法,可如果把“要孩子健康還是要考分”的單選題拋給中國家長,相信不會有哪個家長會選擇考分。
“家長肯定關心孩子的健康,但因為不清楚體育運動與身體健康之間到底有多麼緊密的聯繫,才會有那麼多家長走入誤區,以為孩子失去的體育鍛煉可以在上大學後補回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青少年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郭建軍近日向記者表示,體育教育如果僅作為一種培養孩子運動技能、興趣和增強體質的手段,仍顯片面。事實上,體育教育應該被看作對孩子的一種生存教育。
一個人身體素質如何,是否懂得科學、合理地參加體育運動,對其生存品質有很大影響。而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身體基礎、豐富的運動知識和科學的鍛煉意識,與從小受到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
2014年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日前在吉林省長春市實驗中學舉行了會徽揭幕儀式,“科學健身校園行”活動也正式啟動。所謂的“校園”已經拓展了外延,社區和家庭都成為傳播科學健身知識的場所。
“中國社會目前的體育觀念比較滯後。”郭建軍表示,家長不瞭解缺乏體育鍛煉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到底有多大,學校還停留在把體育教學當作運動技能教學或把體育課當作僅僅是身體活動的階段。
不久前,郭建軍在美國考察中小學體育教育,他瞭解到,“美國早在2001年就把體育教育作為對青少年的一項‘生存教育’內容,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把體育教育上升到生存教育的地位,並不是刻意誇大體育教育的作用。“很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關節疾病等,發病於成年,但病根卻在青少年時期就已埋下。”郭建軍表示,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一個人合理、科學、長期地參加體育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此類疾病的發生幾率,對提高人的生存品質有明顯幫助。
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習科學運動知識和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時期。郭建軍表示,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開始接受有關體育運動對人生重要性的教育,其中包括很多基礎知識,如孩子學著借用儀器聽自己的心率,瞭解心率是衡量運動強度是否合適的一項重要指標。體育課不僅教孩子一些基本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告訴他們運動對保持健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這種知識灌輸一直持續到中學,經過反復強化後,讓孩子對體育運動的價值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中國,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對運動缺乏興趣,學校和家長也不會強求他們進行鍛煉;還有些孩子喜歡足球、籃球等某一項運動,學校及家長就以為他們的身體鍛煉已經足夠。
如果從生存教育的角度看,這類情況都有問題。“應首先幫助孩子培養基本的運動能力,同時告訴他們運動的重要性,他們運動起來之後,有參加各種運動項目的能力,才能發現運動的樂趣,進而養成運動習慣。”郭建軍表示,“我們不能放棄培養任何一個孩子的基本運動技能,不能以孩子沒興趣參與體育運動作為孩子不運動的理由。至於那些特別喜歡某一項目的孩子,也不能認為運動足夠。運動的種類需求豐富、多元,因為不同的運動項目鍛煉到的身體機能不同,有的側重於速度,有的側重於力量等,但孩子的成長需要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尤其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我為什麼要運動,我除了有運動興趣之外,還因為生命的精彩離不開運動”,從健康角度講,運動是身體離不開的“營養”。
郭建軍對不久前看到的一位退役體育明星的發福體態留下深刻印象。“這位體育明星,他的運動技能肯定超過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但他現在的身體素質又能比多少普通人更健康呢?這說明,這位體育明星可能也不知道體育運動對人生、健康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體育人自己不清楚體育運動的意義何在,這在中國也不是個別現象,這正是體育觀念、科學鍛煉素養滯後的又一個典型現象。
如果知道體育運動對提升人的生存品質的根本意義,這位體育明星即便退役,也會堅持運動,讓自己的體形不至於發福到現在的地步。其實,在中國的很多運動隊,因為運動員過早進行專業化訓練,身體素質不能全面發展,日後的競技生涯更容易出現傷病。
如何扭轉落後的體育觀念?郭建軍認為,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引導和鼓勵手段。在美國,政府會給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青少年發獎章,這就是一種引導;另外就是要對學生、家長加大重視體育運動的教育和宣傳,如果每個家長都知道缺乏鍛煉將給孩子未來的身體健康埋下巨大隱患,相信這些家長不可能不重視孩子的身體鍛煉。(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