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詩人、作家官有位。(中評社 陳承攝) |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記者 陳承 林艶)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湖南省作協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采風創作活動於上月28日在湖南長沙落下帷幕,美國加州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榮譽博士、台灣“中國文藝協會”理事、文學人季刊社顧問官有位在活動結束後接受了中評社記者專訪,他表示,雖然兩岸在政治上有不同的見解,但在文化上,兩岸一脈相承、大同小異,文化上的交流與融合可以促進兩岸互相理解、縮小兩岸間的距離,但要能讓兩岸人民達成“大家都是自己人”這樣的一種文化認同,則還需要時間和耐心,而文化交流活動正可以成為兩岸達成這種文化認同的堅實橋樑。
現年六十二歲的官有位筆名龍影,祖籍中國山西省,東吳大學中文系、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國民黨苗栗縣黨部視導、文宣組長和銅鑼、獅潭及通霄鎮民眾服務站主任,1989年投入教職,2012年二月退休。
兩岸文化大同小異 交流起來不分你我
退休後的官有位在2012年獲聘為山東省棗莊學院榮譽教授,去年,他獲得美國加州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院長楊允達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證書,從事寫作近30年的他,現已出版了十一本散文集和兩本新詩集,文學素養豐厚。在他看來,台灣與大陸在文化上大同小異、一脈相承,是“共通的”。
“比如天後宮的媽祖就是大陸來的。獨派會說,兩岸拜的神不一樣,其實台灣的神都是大陸過去的,這就是原鄉文化。台灣有的,大陸都有。台灣本土的東西會牽涉到省籍的問題,但是說到底,也還是內陸過去的,無非是時間的長短罷了。”
60多年前國共兩黨在政治上的分歧造成了如今海峽兩岸在政治上的不同主張,但官有位認為這並不影響兩岸在文化上的交流,“兩岸在文化上的交流是很單純的,透過文化交流,大家才發現兩岸文化其實是血濃於水、大同小異,”他舉例說,這次采風創作活動中見識到的一些歷史文化古跡,台灣也有,不一樣的是,大陸的比較大氣而已,而台灣的則顯得秀氣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