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分析家認為,歐美連續幾輪制裁對俄經濟、金融構成壓力,迫使俄不得不小心行事。
誠然,制裁從長遠看,對俄經濟、金融的影響是存在、甚至深遠的,但也應看到,只要俄不改變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基本立場,不從克里米亞撤軍,歐美制裁最多不會加碼,卻不可能減少或取消,干預與否,效果相差未必很大。俄若擔心干預,根本無需走到今天這一步;既已走到這一步,擔心也已無濟於事。
俄按兵不動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政策性的。
首先,和歷史上長期歸屬俄羅斯、居民絕大多數對俄有歸屬感,且境內本就駐扎俄軍重兵的克里米亞半島不同,東烏一直是烏克蘭領土,東烏居民不論說俄語、烏語,絕大多數也自認為烏克蘭人或“頓巴斯盆地人”,他們中許多人對基輔當局的烏克蘭民族主義政策不滿,卻也不願做俄羅斯“二等公民”,更對來路不明的“小綠人”缺乏好感,此前多項民調都顯示,“小綠人”支持率不足20%,在這種情況下,俄貿然介入,風險很大。
其次,《日內瓦協議》的簽字方為美、歐、俄、烏,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是東烏親俄武裝繳械、撤出占領的政府機構,但協議達成後親俄武裝借口“不是簽字方”拒不執行,俄方對此並未加以干預,如今戰火重燃,再以烏“違反協議”為由進行武裝干預,顯得名不正言不順,而此前“小綠人”對歐安會觀察員的貿然行動,和衝突升級前對東烏政府機關的新一輪衝擊,也在客觀上給俄出了難題。
不僅如此,俄在烏克蘭的根本利益,是避免烏克蘭“向西”融入歐盟,並破壞烏克蘭5.25大選,冒“干涉別國內政”之名,和國際法公然作對,並不符合俄最高利益,卻是親俄首領們所求之不得的。這些“小綠人”深知,一旦和解達成,而他們仍留在烏克蘭境內,政治生命、乃至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效仿克里米亞的同類,把普京和俄羅斯拉下水,對他們而言才是最有利的,因此他們才竭力破壞和解,惟恐事態鬧不大,並屢屢給俄“設套”,但已經被克里米亞“套”了一回的普京和俄羅斯,又如何肯再被“套”一次?
5月9日是歐洲勝利日,也是俄、烏兩國的共同假期,和兩個民族傳統上炫耀勝利、刺激民族自豪感的日子;5月11日是親俄武裝定下的“公投日”;5月25日是基輔當局定下的大選日,俄政府剛剛宣稱“5.25大選已毫無意義”,而歐美政府則針鋒相對警告“破壞5.25大選後果自負”。由此可見,儘管俄暫時按兵不動,但可能導致事態進一步升級的“節點”,依然危機四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