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毓華的兒子,長沙市黃埔後裔聯誼會的關心覺先生不時進行補充,喻毓華在一旁認真地聽。(中評社 楊犇堯攝) |
考完後要等軍校通知,喻毓華在武昌同學的家中住了四天,當時家人見她一夜未歸,就請二舅喻晉章派兵在漢口四處尋找,四天後,喻毓華等四人均被黃埔軍校錄取,於是,她回到漢口家中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情況,出乎所料,儘管母親極力反對,父親同意了她入讀軍校的請求,並給了她“畢業後不從軍,不從政,只行醫”的告誡。喻毓華如願進入了黃埔軍校學習,而另外三位結伴報考的女生皆因家裡的反對而作罷。
據喻毓華介紹,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除了要接受專業的實戰訓練,還要主修包括“三民主義”、“總理遺訓”、“經濟學概論”和“新聞學”等政治或經濟類課程,此外,校方還會不定期地邀請軍政界名流到學校演講。
畢業後的喻毓華遵照父親囑托,成為了一名後方軍醫,負責救助戰場上經簡單包扎後運回的傷員,抗戰期間,喻毓華先後輾轉長沙、益陽、安華、漵浦和沅陵等地,經歷了長沙文夕大火、土匪打劫、日軍轟炸和副傷寒鼠疫霍亂等亂象,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喻毓華救助了不計其數的前線傷員。
解放後,喻毓華響應地下黨朋友鄭群的號召,來到長沙參加工作,並成為長沙第四醫院前身岳麓醫院的醫生,後又經歷了反右、文革和改革開放等歷史階段。記者問起喻毓華這一路走來的感想(或是心願),她說:“過去的事都算了吧,希望現在的人多為“大我”考慮,不要總是去想個人英雄主義”。
七十多年過後,喻毓華又一次提到她當年報考黃埔時的價值取向——年輕時接受進步思想,進黃埔軍校讀書,隨後大半生從醫救人,以實踐“大我”來體現“小我”。
喻毓華坐在記者的正對面,一字一句地回顧著過往的經歷。這位伴隨著近代和當代中國成長的世紀老人,言語間,依舊閃現著最初對黃埔精神向往的朝氣風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