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正因未走出歷史窠臼與現實沉屙,泰國才走不出“政變-選舉-政變”的泥潭。軍事政變能短暫控制局勢,但終究無法終結泰國的政治傷痛。
新京報刊載學者陳冰的文章指出,在泰國宣布軍事戒嚴後,新銳的國際問題分析家已經預言,泰國從“柔情政變”到“剛性政變”的演變也許不可避免。現而今,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果然宣布,由軍隊接替政府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各級政府必須向軍事基地“匯報”,反對者必須解散。他自己擔任起代理總理,而有目擊者稱,“黃衫軍”領導人素貼被士兵帶走。而在昨日,泰國前總理英拉23日也應軍方傳喚向軍方報到。
在半年多的政局混亂和政府癱瘓後,泰國軍方出手了。泰國軍方20日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軍事戒嚴,以此恢復和平與秩序。軍方宣布,解散由政府設立的維持安全秩序中心,自己成立維和指揮中心,並快速對曼谷市區主要道路、部分高速路口、各大電視台進行管控。
泰國已經癱瘓半年。儘管前總理英拉以選舉制政治的基本原則出發,以提前大選作為最主要的出路來解決政治危機,但終於以憲法法院的裁決而被逐出政治舞台。看守政府在無權無合法性的前提下度過麻木的幾天後,軍隊點擊了神經,以軍事戒嚴來喚醒泰國政治和社會秩序。
儘管巴育曾反覆表示不會政變,甚至在20日實施戒嚴後,依然聲稱不是政變,但是泰國軍方還是再次走上前台,發動了這次政變,再次將泰國政局推向了前途難料的三岔路口。時隔8年再次發生軍事政變,對泰國長期以來奉行的選舉民主模式難免產生沉重打擊,但它是否會成為化解政治困局的一個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