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隨著以林義雄為精神領袖的公民組合崛起,昔日民進黨在路線及政策上所創造的深綠市場,都將成為這票對民進黨不滿的政治素人,追求成長壯大的目標市場。
就可能發生的實際狀況來說,今年6月“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後,面對具有重大爭議性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民進黨在顧慮到地方政府的需求,及未來可能執政的前提下,縱使反對,也無法滿足公民組合全面否定的主張。
當民進黨無法兩面討好的時候,就是公民組合發聲的最佳時刻。可想而知的是,既左又獨的這批公民團體,必然將公開指責民進黨已喪失理想,強力批判切入痛處。希望結合公民團體的民進黨,面對指責,恐怕也只能啞巴吃黃蓮,笑罵由人。
或許外界會好奇,部分曾在民進黨羽翼下萌生的公民組合成員,難道真的會不顧情面,挑戰昔日戰友?很抱歉,公民組合若要從藍綠兩大黨殺出一條路,區隔自己如何與民進黨不同,就是她賴以維生的必要手段;尤其,公民社會之所以崛起,就是因為對藍、綠都感到失望,所以民進黨千萬不要誤判情勢。
但這批公民組合,難道不會也對國民黨造成重大威脅嗎?當然會,只是就程度上來說,民進黨受到的傷害會更嚴重。因為,主張左獨、立場鮮明的公民組合,因路線問題,確實較難受到泛藍支持者的青睞;相反的,許多堅信台獨的民進黨支持者,卻有可能因為對民進黨台獨路線模糊化感到失望,遂將票轉投給公民組合。
預料今年底7合1選舉結束後,公民組合將正式與民進黨分道揚鑣,並把目標放在進軍2016年的“國會”選舉,藉著不斷攻擊民進黨,以替自己爭取壯大的養分。初步評估,只要公民組合真的能夠大膽執行挑戰民進黨,未來,從區域到不分區,最多可能拿下7至8席的“立委”,大傷民進黨元氣。
前有朱立倫來勢洶洶,後有公民組合步步進逼,蔡英文若不設法另闢蹊徑,必將陷入動彈不得的困境。
因此,蔡英文若要掌握選舉的主導權,就必須在未來1年多的時間里,修正兩岸政策,讓政治光譜往中間移動,才可能擴充淺藍與中間選民的支持,彌補公民組合掠奪的損失。
要蔡英文往中間走,其實並沒有太大難度。蔡是2000年後才參加民進黨,她個人對於“台獨運動”並沒有太多感情,對建立“台灣共和國”也沒有太大興趣;相反的,她的兩岸論述核心價值,是建立在當年“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想法之上,所以她才會在2012選舉過程中,喊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口號,這代表她的國家認同,確實有“中華民國”的成分存在。
換言之,在不堅持“法理台獨”、務實看待“中華民國”的思維下,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確實有可能往中間移動。而最大的極限值,可能就是達到童振源教授所主張的“中華民國”決議文”內涵。
即便外界仍普遍不看好蔡英文能在兩岸論述上有大開大闔的進展,但從她任用趙天麟擔任中國事務部主任的舉措來看,確實讓人對她開始有從保守走向開放的想像空間。
整體來說,眼見公民組合即將展開的鯨吞蠶食,民進黨有必要盡速建立堡壘,不要有過分浪漫的想法,以為自己真能和對方“分進合擊”。因為到頭來,民進黨“立委”席次,受到嚴重威脅,當主席的蔡英文很難不會不受到黨內挑戰?
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既然民進黨與公民組合終須一戰,蔡英文有必要提前劃清界線,堅守該有的選票與利益;同時,更要設法在兩岸論述上尋求突破,讓自己藉由向中間移動的過程,逐步擴張民進黨的社會基礎,2016的“英倫對決”才有一戰的本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