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關中小學生自殺研究的論文進行分析,發現研究數據大致有幾個特點,一是數據較滯後,比如2011年發表的論文,數據大約是四五年前的;二是數據極少是從教育主管部門得到,即使有,滯後性更加明顯。
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是否有常規統計?是否掌握整體的情況?這些數據能否向研究者提供?能在多大的範圍內公開?
近期出版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中,《2013年全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調查》的文章作者,也是出於“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生自殺問題諱莫如深”的苦惱,只好對2013年媒體上全年對中小學生自殺的報道進行統計,共搜集了79例。通過分析,發現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自殺率開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在中小學階段男生自殺現象較為突出,比例高於女生。
此篇文章面世後,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對於中小學生自殺“根本原因在於高度應試的教育制度”的結論不太認同,認為缺乏數據支撐,並提出研究學生自殺要注意方法。這當然是寶貴的意見。但要解決數據上的缺失以及由此導致的問題,還需要相關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中小學生自殺數據不應成為學術研究的禁區,應有權威數據,以便研究者們及時發現和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尋找到更有效的干預措施,盡可能避免自殺悲劇的發生。
(作者:李新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