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對“住房保障”的重視很快體現出來。2008年3月30日,一次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全國住房保障工作會議在湖南長沙召開。這是近10年以來首次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為議題的國務院級別的會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以及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11個部委的高層領導均參加了會議。
“按照現在設定的標準,再過三四年,要解決1500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占城鎮戶數的8%左右。人均建築面積不足7平方米的,屆時能保障到10平方米以上。我認為‘住有所居’這一目標是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的。”會議上的姜偉新充滿信心。
住建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開工2490萬套。據此,“十二五”前三年已完成目標任務的近七成。
相比樓市調控,姜偉新真正能自己“做主”的政策大多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相關。上任的前幾年,姜偉新每年都要安排4到5次基層調研,“看到很多百姓還住在破舊的,甚至是三四十年代建造的房子裡。下雨灌水、沒有獨立的廚房、衛生間,有的房子連上下水都沒有。每看一次,心情就沉重一次,責任和決心也增加了一分。”
但在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實踐中,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並不高,因為拿出土地建設保障性住房,就意味著放棄一部分土地財政。
有專家指出,保障性住房在資格認定和退出上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瑕疵。有的地方一張單位的證明,就讓一些實際月收入6000多元的人也住進廉租房;還有的地方開寶馬的人去買經濟適用房。因收入增加或條件變化而騰退的人寥寥無幾。這讓本該享受保障房政策的人無法享受。
“希望大家評價我沒有白吃飯”
2014年“兩會”期間,起初三緘其口的姜偉新在記者苦苦追問之下,勉強擠出“雙向調控”四個字,立馬成為社會熱點。
2014年第一季度,房屋成交量、房地產業投資增速、成交價等數據指標均出現下跌,樓市拐點的猜想早已彌漫市場,一些房地產企業期待政府托市。各地政府早已紛紛提出購房者可獲稅收補貼優惠、放寬外地購房居民戶籍遷入條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但住建部依舊按兵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