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進出口數據備受關注 |
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中國經濟數據極具影響力但並不可靠。英敏特亞太區研究總監克拉布用了畢生時間試圖了解中國發生了什麼。他在上月出版的一本書中介紹了20年來研究中國經濟和公司數據所總結的經驗。
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5日載文《專家解讀中國經濟數據背後玄機》,文章說,中國經濟數據可以是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消息,在眨眼間撬動規模達數萬億美元的市場。但它們也可以是最不可靠的數據。
今年2-3月份出口大幅下降時,中國經濟似乎在突然喪失動能,或許出現了那種在全球決策者眼中屬於最壞情況的“硬著陸”。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個數據只是反映出一年前虛開出口發票問題猖獗;當時一些認為人民幣必將升值的企業尋求繞開嚴格的資本管制將資金引入國內。在有關部門打擊這種行為後,今年的數據就相對失色了。
越來越多的私營機構對出口數據進行估算,試圖了解這個重要領域對中國經濟健康狀況的真實反映。哪個才是真實數字?由你選擇。
任何地方的經濟數據都會存在失真和不精確。但這種問題在中國被放大了,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經濟規模龐大,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共和中國社會各層面的數百萬名官員可能有數不清的動機來扭曲事實,從經濟飛速增長帶來的政績到封建時期欺上瞞下的官僚傳統均在其列。
克拉布(Matthew Crabbe)用了畢生時間試圖了解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對中國的興趣可追溯至1984年在他家鄉蘇格蘭愛丁堡舉行的戲劇節上的一個中國主題。克拉布開始通過一本二手教材學習普通話,從而保持了對中國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