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日本政府過去兩年來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本國所儲存的“未使用的鈈”數量時,竟然漏報了640公斤,這些鈈相當於約80枚核彈量。報道一出,即引發國際社會的懷疑和不安。
作為“非核武國家”,日本擁有的可製造核武器的鈈是從哪裡來的呢?
據海外網發表文章稱,日本共同社6月7日報道,正如鍋爐燒煤會留下煤渣一樣,輕水堆“燒”低濃縮鈾也會留下使用過的燃料即“乏燃料”,乏燃料不都是“廢料”,其中含有約1%的鈈和1%的鈾235等有用物質。對此,發展核電產業的世界各國採取了兩種不同的選擇:其一是直接將乏燃料當作廢物進行廢棄;其二是“變廢為寶”,對乏燃料進行後處理,將其中的鈈分離出來加以循環利用。日本所採取的政策是後者。
在一個時期內,日本沒有後處理能力,只好將乏燃料運到歐洲委托英、法相關企業進行後處理,分離出鈈再運回日本。但如此遙遠的運送鈈的路程,引起了途經國家的擔心和反對,這促使日本決心建造本國的後處理工廠。由此,日本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開發包括後處理在內的核燃料循環技術的“非核武國家”。
隨著在國內外進行後處理,日本的分離鈈越積越多,必須對之加以“消費”以免造成剩餘。鈈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危險物質,必須嚴加監管,防止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與此同時,隨著濃縮技術的進步,鈈提純的難度會逐漸降低,通過提純鈈用於製造核武器也並非不可能,因此無論是武器級鈈還是反應堆級鈈,都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列為“監督保障”對象,凡對乏燃料採取後處理方針的國家,都需將分離鈈“消費”掉,實現鈈的“供需平衡”,這已成為一個國際公約。
對於日本來說,在建成快堆之前,一個現實可行的“消費”鈈的途徑就是改造輕水堆,使之能利用含鈈的燃料——“鈈鈾混合燃料”(MOX),由此可節省大約10-20%的天然鈾資源。1994年日本原子能長期計劃提出要使能夠利用MOX的輕水堆機組在2010年達到十幾台,總共消費約5噸鈈,正好與計劃中的商用後處理工廠的設計產能相當。然而實際進展情況很不盡人意。在3.11大地震前,僅有4台可利用MOX的核電機組投入運行,消費掉的鈈遠遠跟不上再處理取得的分離鈈,致使日本擁有的鈈越積越多,鈈的供需嚴重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