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
6月5日,新華社連發三篇評論文章,為刺激與改革的關係正名,指出微刺激不等於緩改革。
2013年6月,英國巴克萊銀行提出了“李克強經濟學”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論述就是“不刺激”。隨著“李克強經濟學”在國內外廣泛傳播開來,刺激與改革是相對立的這一思維定勢也開始根植於很多人的心中。
新華社評論文章指出,刺激和改革並不對立,部分刺激措施同時也是改革措施。“微刺激”的目的在於夯實促改革的宏觀經濟基礎,在於為改革贏得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目前調結構、促改革依然是重中之重,但微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連平認為,現在經濟增速下滑非常明顯,地方的壓力比較大,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如果任由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則後果會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調機構促改革還能做得好嗎?”他反問道。
其實,中央政府早已經注意到了經濟下滑問題的嚴重性,並推出了一系列定向發力的微刺激政策。這些政策的內容涵蓋稅收、棚戶區改造、鐵路建設、金融支持、穩定外貿等各個方面,還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
結果這些微刺激政策在地方層面落實過程中走樣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場反應是好的,但確實存在落實不到位等現象,使得一些好政策沒能取得預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