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您買股票嗎?”“不買。”“為什麼?”“股市太差。”這是記者在金交會上看到一位調查人員和一位年紀約25歲左右的小夥子的對話。
有數據顯示,由於炒股多數賠錢,導致股民老齡化趨勢明顯,50到60歲以上的大叔大媽級股民持倉占比創下至少7年新高。而在基金領域,80後投資者也對股基不感興趣,股票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規模占比一年間迅速由39%降至25%。
人都去哪了?錢都去哪了?業內人士表示,沒有入股市的場外資金還有很多,但大批資金流向各種風險低的理財產品。甚至有機構人士擔心,如果股市繼續沒有賺錢效應,穿梭在證券市場中的散戶恐怕只有“大叔大媽”們了。
由於A股連續調整,普通人進場後多數賠錢,導致股民老齡化趨勢明顯。有數據顯示,50到60歲以上的大叔大媽級股民持倉占比創下至少7年新高,而40歲以下曾經的主力股民占比連年萎縮。基金領域情況也差不多。
人都去哪了?
信托債市低風險理財吸力強
“場外資金還有很多,但一則股市沒有賺錢效應,二則買其他理財產品,動輒就有10%、20%的收益,機會成本高了,場外資金自然不願進場。”在談及年青一代“向股票說不”時,滬上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
過去一年,信托產品依然大量吸金。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6月19日,近一年來,市場上發行的信托產品規模為7713.67億元,其中,投向房地產、基礎設施的信托產品規模分別為1925.57億元和909.27億元。
公募基金的圈錢數量遠不及信托產品,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6月19日,近一年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規模約為4462億份,其中,股票基金等權益類產品銷售不暢,其間,新發股票基金僅募集資金約488億元。
從新基金發行的情況來看,貨幣市場吸金能力最強。新發貨幣基金募集規模則達約2388億元。而債市吸金能力也強過股市,過去一年,新發債券基金的吸金能力超過股票基金,其間,新發債基募資超過800億元。
同樣,白領都表示,雖然對股市風險望而生畏,但會投資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如銀行的理財產品等。“像我們這樣,沒有消息,能賺嗎?我感覺不賠錢就很不錯了。”工作六年的夏小姐告訴記者,她跟她的夥伴們主要是看那些風險不是太高的銀行理財產品,“三五萬的門檻我們都可以接受的。”在珠江新城某房企做中層的李女士也告訴記者,自己已金盆洗手三年了,現在錢都在餘額寶和理財通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