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說到節儉,大家想到最多的是不亂花錢,但省錢只是自家的小節儉,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食才是對社會、環境的大節儉。”寧夏銀川市民吳鳳琴在“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活動現場仔細閱讀關於節儉的彩頁資料,她對節儉有了不同的認識。
“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是近期在中國各地廣泛開展的一項活動,旨在把節儉節約落實到生產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社會生活各方面,實現全民節約、全面節約。
自“勤儉節約”被中共中央以“八項規定”的形式強調之後,從政府機關精簡辦會到百姓餐桌“光碟行動”,中國颳起一陣節儉風。
中華民族有尚儉的美德。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提出“君子之行”要“儉以養德”,意指高尚的人要注重儉樸,以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當前,中國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對節儉美德的發展。
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但是,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準提高,一些習慣性浪費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們忽略。
“以前請朋友外出吃飯經常點多了飯菜吃不完,也沒感覺浪費多少。現在才知道,我國每年餐飲浪費糧食超過400億斤,太可怕了!”銀川市興慶區麗水家園社區的白領馬紅霞說,現在外出吃飯,她和家人朋友都堅持“光碟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