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4年1月10日,太原市民在一家高檔餐廳用餐。 |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在中國文化中,進餐是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僅事關人們消費的食物,而且是大部分關係—既包括商業關係也包括私人關係—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花園”。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6月23日載文《在中國,飯局是培養“關係”的場合》,文章說,過去數年中,他有幸在中國參加過許多午餐會、招待會和宴會。富勒很早以前就了解到,在中國文化裡,人們會在飯桌上建立關係,最終敲定商業協議,並顯示出對他人的尊重。在慶祝節日、婚禮或其他事情的時候,飯局為人們提供了認識熟人、同事和潛在合作夥伴的舞台。
富勒很快掌握了一些基本要領—按時到場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攜帶印有中文信息的名片,用雙手把名片遞給別人,印有中文的一面朝上,而且絕不要在別人的名片上寫字。富勒學會了要先和飯局的主人打招呼,但也不要忽視其他人。整個吃飯過程中要努力展開小規模的談話,不要偏離體育、天氣、旅遊目的地、食物、故鄉風光等安全的話題。不要談論具體的商業問題,除非安排飯局的中方主人首先提出這個話題。最後,富勒了解到,要事先預料到這是一場持久戰,整個過程中一直保持積極參與,表現活躍。即使每個人都已結束進餐,除非有緊急情況,不要第一個離席。
富勒稱,如同大部分場合,進餐在中國文化中有其特定的禮儀。就拿座位安排來說。除了可以表明層級地位,座位安排會讓參加者感到很有“面子”,對主人邀請的貴賓而言尤其如此。在一張圓桌周圍,直接面對門的座位往往會留給最重要或級別最高的人,無論他或她是否是飯局的主人。敬酒也有一定的講究。
富勒說,中國的經濟逐步具有全球性,一些商業活動將更可能在該國二三線城市展開。在那裡要遵循當地的傳統。對此,你與潛在的合作夥伴發展“關係”將變得更加重要。請記住,在中國能否做成生意與你做的PPT幻燈片介紹、你所代表的公司以及你的穿著打扮都沒有多大關係。它取決於你建立的“關係”以及你會和哪些人建立起這種關係。即使豪華昂貴的宴請如今已因被認為是一種“賄賂”形式而在中國受到嚴格審查,要想建立關係,仍然沒有比飯局更好的場合。無論你身處何處都是如此,尤其是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