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夫禮,始於冠,本於婚,重於喪祭,和於鄉射,此禮之大體也。”《禮記》的這句話,點出“禮”的“時間感”——在人生的重要節點上,都需要相應的“禮”。比如成人時的冠禮、婚禮,以及喪禮。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說通俗點,就是身份和行為規範,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社會綱紀和制度。
說白了,身份不同,“禮”也不同。尤其是在對待逝者的“禮”上,就更顯出政治的講究。
今天,我們就說說“喪禮”。
誰的葬禮能讓常委全體出席?
6月22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九三學社領導人王文元遺體在京火化。習近平與5位常委到八寶山送別——李克強總理因為出訪,而不能參加這一場本該七常委悉數出席的儀式。
在提倡火葬的背景下,遺體告別儀式已經具備傳統喪禮的作用。而能讓常委全部出席遺體告別儀式,則可以算作是莫大的政治榮耀。
查閱公開報道可知,十八大以後,能讓常委全部出席遺體告別儀式的逝者並不算太多。他們的共同特征是——基本都是“副國級”以上。
2013年,七常委至少4次全體出席逝者的遺體告別儀式。他們分別是鄭天翔、劉複之、倪志福、楊白冰。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的名字可能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如果察看他們的生平簡介,崢嶸的往昔歲月就在文字的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