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才知道,每天的牛奶都被我們請來照顧孩子的老奶奶獨自喝了。”李鵬說。
而當李小琳的哥哥李小鵬三歲時,李鵬的母親趙君陶設法把他送到了北京西郊青龍橋的六一幼兒園。
朱琳送兒子去六一幼兒園的當天,李小鵬吃完飯和媽媽再見。朱琳和兒子說再見,兒子大哭喊叫:“再見錯了,媽媽回來。”老師用眼神示意:走吧!你一走,他就不哭了。
小鵬在六一幼兒園三年的時間,都住在園裡,兩個禮拜才接回家一次。
“應該說,小鵬在六一幼兒園養成了愛集體、愛勞動、愛同伴的良好習慣。”李鵬回憶。
1963年,小琳出生一年半後,朱琳又意外懷上了第三個孩子。當時,李鵬夫婦猶豫要不要這個孩子。
鐵路醫院婦科的巴主任對他們說:“根據我的長期臨床經驗,你懷的這個孩子可能是男孩。另外,依我的經驗,月子裡得的病要月子裡養,婦女在月子裡得的病,在下一個月子裡就能治好。”聽了大夫的話,他們決定要孩子。
“如今,小兒子小勇一聽我們講這段歷史就非常‘生氣’,說,誰說的要消滅老三?”多年以後,李鵬回憶道。
為了保證朱琳坐月子的時候把身體調養好,李鵬做了充分準備。李鵬想到了兩個辦法給朱琳增加營養:“首先,我經常到農貿市場買蔬菜、雞蛋等營養品。其次,就是自力更生。那個時候在沈陽,差不多家家戶戶挖地窖儲存白菜和蘿蔔和在陽台上搭雞棚養雞。我在宿舍對面也搭了一個雞棚,到了春天,我買了40多只雛雞,每天把菜葉切碎,摻一點玉米碴或玉米面,給雞喂食,小雞逐漸地長大了。大琳生完孩子以後,在月子裡每天燉一只母雞,她只喝湯,吃一個雞腿,其他的雞肉歸我吃。”
1963年9月6日,李鵬的第三個孩子出生,出生的時候重達8斤,又白又胖,十分可愛。李鵬夫婦在他5個月大的時候,照了一張照片,至今仍然保存著。
開始李鵬打算給他起名叫小陶,以紀念他的爺爺。李鵬的父親在八一南昌起義的時候化名李陶,李鵬的母親叫趙君陶。所以,李鵬想用這個“陶”字給孩子起名。
後來李鵬徵求母親的意見時,她不同意,認為這個字犯上了。她說:“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應該繼承他爺爺的事業,做一個軍人,就叫李小勇吧。“說來也巧,1979年,李小勇果然參了軍,當了一名小戰士,在部隊受到了鍛煉。
李鵬調到阜新發電廠後,把李小琳、李小勇一塊送到了阜新幼兒園,就在他們住的宿舍對門,相距不過50多米,打開窗子就能看到家。當時,小琳、小勇經常哭鬧,他們站在幼兒園陽台上,望著家,拼命叫喊:“我要回家!”
後來,在同事幫助下,李鵬夫婦請了一個保姆,兩個孩子就再沒有住過幼兒園。
全家做的沙發
1974年10月4日,已經調到北京電力局工作的李鵬在回家路上,不幸被車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