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經過七年時間研究,重慶抗戰歷史專家確定了首批2660名遇難同胞名單,為佐證那段歷史提供了有力史料。
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西南大學教授潘洵介紹,這份名單不僅有遇難同胞姓名,還有遇難時間、遇難地點、死亡年齡、生前住址等信息。專家組用七年時間,尋訪了兩岸多家檔案館有關重慶大轟炸的上萬份檔案,逐一查閱記錄梳理而成這一名單。“有相當一部分遇難同胞名單,是從當時為發放撫恤救濟金的家屬調查表名單中查到的,首批遇難同胞名單信息還不夠完善,相關信息還有待根據檔案文獻進一步補充。”
潘洵說,接下來將繼續確認遇難同胞名單信息,爭取建立重慶大轟炸遇難同胞數據庫,為建立重慶大轟炸遇難同胞名錄墻或紀念碑提供資料。
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主任周勇說,重慶大轟炸歷史研究中一直沒有關於遇難同胞信息的資料收集整理內容,此次首批名單的確認,不僅填補了重慶大轟炸研究中無受害者個體資料的空白,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史料揭露了侵華日軍的暴行。
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集中陸軍和海軍的主要航空兵力,對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長時間的狂轟濫炸,從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持續時間長達6年零10個月。其中,大規模的無差別轟炸持續3年(1939年-1941年)。6年多的轟炸造成重慶3萬多人直接傷亡、6600多人間接傷亡,財務損失約100億元法幣(當時中國的法定貨幣),平民居住區、學校、醫院、外國使領館等均遭到轟炸。史學界將這一事件稱為“重慶大轟炸”。
(來源:新華網) |